跳到主要內容

MSI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 散熱貼更換

MSI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 散熱貼更換

前陣子為了玩 blender(3D電腦繪圖軟件) 所以收了張二手的  MSI RTX  2080 TI ,後來偶然發現,顯存的溫度偏高,full load 的情況下,短短幾十秒就跑到超過100度! 考濾到 2080ti 已經是 2018 年的卡了,所以決定把散熱貼換一下,順便跟大家分享。

散熱貼是淘寶買的雜牌,主要是參考評價買的。也有些是大牌子,只是貴很多,由於價差很大,筆者決定先用雜牌看看,說是15W導熱,參考一下就好,筆者無法驗證。需要的厚度分別如下,10x10cm 各一: 
1mm
1.5mm
2mm
2.5mm
3mm

但筆者找到的資料指出,MSI 使用 0.75mm 1.25mm 2.25mm 這種規格,不太好買,反正差一點點的應該可以壓一下。清潔方面筆者用 75% 醫療酒精,剛好家裡有嘛。





筆者使用 FurMark 做壓力測試,方便了解成效; GPU-Z 監測溫度及其他數據。
Board Power Draw 300W ,短短1分鐘,顯存直奔107度,而且還維持上升,也沒必要測試下去了。



MSI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 


 
使用 8 + 8 + 6 供電


MSI 魔龍


螺絲都在背板這一面,全拆掉就行了。螺絲分成2組,核心旁邊的4粒一組,其餘的一組,每組的螺絲長度大小一樣, 裝回去時就不用特別注意指定位置了。


原廠的防拆保固貼紙還在,不過早過保了,管他的。


核心旁邊的4粒螺絲下方有彈簧。


螺絲拿掉之後,還有散熱貼貼著,接下來左右上下慢慢推拉就可以把背板取下。背板更換的是3mm。


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到,原散熱貼留下的大面積油膜。


前方散熱器也是被散熱貼貼得很緊,筆者不敢大力出奇蹟,花點心思前後左右推動一下就可以取下了。注意紅圈位置有排線,下方的需要拔掉,左上角的則不一定。


還是有些灰塵。


原散熱貼留下很多油狀物,筆者隨便用精酒抹一下就算了吧。



核心的散熱膏似乎還行,但還是順便換一下。


顯存在核心旁邊,的黑色金屬片就是顯存散熱片。要先把輸出接口那邊的2粒螺絲拆掉,才可以拆下顯存散熱片。



顯存散熱片,就只是一片金屬。顯存的散熱貼已經全硬掉(其他地方的還是軟的),取下時會碎成一片一片。顯存用的散熱貼應該是0.75mm 的,筆者用1mm 的代替,反正拿著尺子一邊量一邊換就行了。


11GB  的顯存。


神奇的是,顯存散熱片跟大散熱器沒有任何接觸,也就是顯存主要依賴顯存散熱片跟背板散熱。雖然他們一定有這樣設計的原因,不過筆者不喜歡,決定在顯存散熱片加上 2mm 的散熱貼,這樣就跟大散熱器接在一起,代價一定是提高了核心的溫度,而且會讓風扇提早轉動(預設下是核心到達65度風扇才會動)。


尾巴這邊也有一些散熱貼。


有趣的是,有個原散熱貼似乎貼歪了。大散熱器上,都有 「 」 的刻線,用於標示散熱貼應該的位置,這個只有一角壓得到下方的元件,笑死。


更換的過程就是量高度跟剪剪貼貼,筆者就沒有記錄了,只送上一張手機照。我們直接看結果。



同樣 Board Power Draw 300W 跑了14分鐘,顯存穩定在不到100度的位置,核心明顯比原先更熱一些,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。


如果把功耗調低到85%,更接近 TDP , 整體再降約10度,當然性能也會下降一些。限製了 15% 功耗, FPS 由 413 下降到 387 ,少了6% 的 FPS ;但從來高功耗時的效益都不是很高,網路上別人測試,就算限制在50%功耗時,性能也只是下降 20~30%,可以說是效能更高了,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顯卡溫度。


總結來說沒有很驚喜,不過算是有改善;畢竟 blender 輸出時對顯卡壓力也不少,能穩定一點也算一種勝利吧。

用了兩天後的更新:
這兩天用blender(3D電腦繪圖),一整天不間斷輸出,功耗調低到85%,顯然blender 沒有FurMark硬,輸出圖像時,核心溫度大約65度,顯存維持在85度以下。今天把顯卡拆出來仔細檢查了一下,目前散熱貼沒有出油的情況。

用了快2個月的更新:
目前情況穩定,約一個月前更換了機箱風扇,前3入風,箱頂2出風,後方1出風,情況明顯有改善,高負荷時整體溫度再降5~8度,看來散熱不佳有一部分的原因在於機箱積熱。


2023-04-19 用了快4個月的更新:
最近開始較長時間做3D繪圖運算 (Blender render) ,跑下來就是5~6個小時,長時間下來,hot spot 回到 107度(過熱),功耗自動下降到約 60%。(目前GPU-Z 更新了,沒有 memory temp ,只有 hot spot。)

只好再把卡拆開看看,發現核心散熱膏沒有平衡分散(筆者當時是打X字),所以核心表面有些地方沒有散熱膏,出現對散熱器接觸不良。

修正問題之後再測試。目前所有東西都正常了,現在100%功耗跟之前只用85%時差不多。而且不會過熱降頻了。這次用 MSI Kombuster 測試,如上圖。MSI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 的功耗達到300W,比原版的265W要高一些。

筆者用的是 E-ATX 雙CPU主板(比較大),機殼是一般 ATX 用的,所以 2080ti 風扇離機殼只有一個 PCIE 插槽的距離,說白了就是機殼散熱不是很好,所以溫度還是高一點點,機殼開殼子會再下降一些;但目前 2080ti 本身的散熱功能總算是回到正常了(汗顏)。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Fan Control 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

前言: 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 Fan Control,功能精簡好用,介面直觀好操作。 Fan Control 是由 Github 一個小團隊開發的免費軟件, Github 有很好的官方使用說明和資料: https://github.com/Rem0o/FanControl.Releases 不過筆者還是打算不厭其煩在這邊用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。 Fan Control 可以讓你高自由度設定風扇,例如對指定系統溫度作反應等等。比如筆者的顯卡很熱,但機箱風扇都針對CPU熱的時候才有反應,導致顯卡的熱力累積在機箱內部,結果顯卡又只能拿已經很熱的機箱空氣來用。那裡如果設置成顯卡熱時,機箱風扇一起反應就好了,用 Fan Control 達成就很 EASY!

Nikon FE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近年,底片機又有點微熱,也有人來問筆者怎麼選。當中 FM2 的價格被拉得滿高的,其中一個原因是知名度比較高,但其實Nikon 還有很多很棒的傳統底片機可以考濾。當中 FE 是筆者最推薦的,cp值高,性能又整全,這篇就來好好介紹一下,讓大家認識 Nikon FE !

Fujifilm XF 27mm f2.8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簡介: Fujifilm XF 27mm f2.8 於 2013 年推出的餅乾鏡,到目前(2020)還是Fujifilm X系統 最小巧的鏡頭(沒有之一)。只有 23mm厚,重78g,鏡頭的小巧程度,可比隨拍機的鏡頭,而且整體表現都不錯。比起其他Fujifilm XF系的鏡頭,拿掉了光圈環,光圈會改由機身轉盤操作。7片光圈葉片。使用39mm濾鏡。鏡片設計 7片 5組,沒錯,薄薄的鏡頭就有7片鏡片。最近對焦 0.36m,提供 1:10 的放大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