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

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 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 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 防疫期間不宜外出,就在家裡看筆者的文章吧~ 前言及評價: 先把最重要的放前面,幫大家省時間。在評測X-T100的時候,筆者前年評測過的X-T20及其他富士鏡頭都已經賣掉換作工作用的器材。這台X-T100則是跟一位入手X-T3後,X-T100沒在用的朋友借來的。先把筆者與器材的因果利害說清楚,這並不是一篇商業的評測文。下文的評測,都是日常使用的真實感受。 目前的相機,無論是入門的還是專業的,畫質其實都不差,真正差別在於操作性、造工 和 功能/性能上的差異。 所以如果單純是慢慢拍照,坦白說,所有相機都勝任,而且入門機還可能有輕巧上的優勢。筆者看來,性能的確還是會有分別,但最重要的分界線在於操作性,而Fujifilm X-T100 在入門機當中提供了十足的控作性和界面。光是快門、光圈、iso 都有獨位的操作轉盤,就機身相當吸引了。入門機是不支援電池手把的,但在X-T100的定位上,絕不失分。 當然,用過Fujifilm的人都知道,Fujifilm的操作很直覺。相機的穩定性也很好。筆者發現X-T100的造工上亦保持了相當的水準,當然在防塵防滴上不及高階機身(本身設計就不設防塵防滴),但最少造工的準水一致。不像N家或C家,最高階及低階的落差那麼大(也不是說C/N家的不好,但如果都有用過的話,絕對會感受到筆者所說的差異)。就Fujifilm的情況而言,高低階的差別主要就是性能及操作性的差別,造工及耐用性都沒有下降。筆者作為一個會簡易修理相機及鏡頭的人而言,對富士的造工有相當信心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Fujifilm無反可以玩轉接鏡頭,而且X-T100也有峰值對焦(peaking)的優勢。像筆者手上沒太多Fujifilm的原生鏡頭,但還是可以轉接Nikon的 F環鏡來用;對於一個非主力系統而言,減少了很多開支。先把鏡頭本身的差異及自動對焦的問題不說(有峰值對焦已經很方便了),說富士原生的 50mm f2.0 差不多要 NTD:10k,而 Nikon 50mm f1.8 AI 也就 NTD:2~3k的價位,轉接環也就不到千元的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