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22的文章

MSI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 散熱貼更換

MSI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 散熱貼更換 前陣子為了玩 blender(3D電腦繪圖軟件) 所以收了張二手的  MSI RTX  2080 TI ,後來偶然發現,顯存的溫度偏高,full load 的情況下,短短幾十秒就跑到超過100度! 考濾到 2080ti 已經是 2018 年的卡了,所以決定把散熱貼換一下,順便跟大家分享。

舊電腦變自架雲端儲存 nextcloud + samba 最詳細教學 帶你一步一步走 (Part6)

  目錄: Part1 OMV 安裝 Part2 OMV samba 設置 Part3 部署 nextcloud  Part4 在 nextcloud 加入 samba Part5 為nextcloud 建立 ssl 加密 (進階) Part6 非固定外網 IP 下從外網連接 nextcloud 方案 (進階) (完結編) Part7 更新 OMV 6.8  docker 架置 (2023) Part6 前言: 終於來到最後一章了。一般人弄cloud 最大的困難就是從外網連進來,因為家用 一般都不是使用外網固定 IP,也不想因為弄cloud 而花錢弄個外網固定 IP。 

舊電腦變自架雲端儲存 nextcloud + samba 最詳細教學 帶你一步一步走 (Part5)

  目錄: Part1 OMV 安裝 Part2 OMV samba 設置 Part3 部署 nextcloud  Part4 在 nextcloud 加入 samba Part5 為nextcloud 建立 ssl 加密 (進階) Part6 非固定外網 IP 下從外網連接 nextcloud 方案 (進階) (完結編) Part7 更新 OMV 6.8  docker 架置 (2023) Part5 前言: Part5 我們會為 nextcloud 進行 SSL 加密。這篇開始,相對原理會困難一些。如果你現在心情煩躁、剛失戀、買賣股票賠錢,警告,你都不適合觀看這篇文章。

舊電腦變自架雲端儲存 nextcloud + samba 最詳細教學 帶你一步一步走 (Part4)

  目錄: Part1 OMV 安裝 Part2 OMV samba 設置 Part3 部署 nextcloud  Part4 在 nextcloud 加入 samba Part5 為nextcloud 建立 ssl 加密 (進階) Part6 非固定外網 IP 下從外網連接 nextcloud 方案 (進階) (完結編) Part7 更新 OMV 6.8  docker 架置 (2023) Part4 前言: Part4 我們會把 SMB 加進 Nextcloud,SMB + Nextcloud 可以說是自架雲最大的好處。比起純雲端,多了 SMB 可以增加不少便利,而且能夠在 windons 的檔案總管中進行管理,也比在雲端上點點按按來得方便。

舊電腦變自架雲端儲存 nextcloud + samba 最詳細教學 帶你一步一步走 (Part3)

  目錄: Part1 OMV 安裝 Part2 OMV samba 設置 Part3 部署 nextcloud  Part4 在 nextcloud 加入 samba Part5 為nextcloud 建立 ssl 加密 (進階) Part6 非固定外網 IP 下從外網連接 nextcloud 方案 (進階) (完結編) Part7 更新 OMV 6.8  docker 架置 (2023) Part3 前言: 這篇我們會使用 docker 在 OMV 上架設 nextcloud 。首先感謝讀者閱讀到第三篇,能夠跟到這篇已經不簡單了,先給自己一個讚 ya~ 。

舊電腦變自架雲端儲存 nextcloud + samba 最詳細教學 帶你一步一步走 (Part2)

  目錄: Part1 OMV 安裝 Part2 OMV samba 設置 Part3 部署 nextcloud  Part4 在 nextcloud 加入 samba Part5 為nextcloud 建立 ssl 加密 (進階) Part6 非固定外網 IP 下從外網連接 nextcloud 方案 (進階) (完結編) Part7 更新 OMV 6.8  docker 架置 (2023) Part2 前言: OK OK part2 主要簡介一下OMV 及 說明設置 Samba ,Samba 作用是提供內聯網的檔案共享,這個東西已經行之有效很久了,雖然設置很簡單,但真的超方便,而且現在 1000M網路硬件已經很普及,一般情況下,使用體驗都滿好的。

舊電腦變自架雲端儲存 nextcloud + samba 最詳細教學 帶你一步一步走 (Part1)

目錄: Part1 OMV 安裝 Part2 OMV samba 設置 Part3 部署 nextcloud  Part4 在 nextcloud 加入 samba Part5 為nextcloud 建立 ssl 加密 (進階) Part6 非固定外網 IP 下從外網連接 nextcloud 方案 (進階) (完結編) Part7 更新 OMV 6.8  docker 架置 (2023 ) Part1 前言: 雲端儲存在今天實在很重要,想想看google drive就知道了,但自架雲端還有以下好處: 1.儲存空間大小完全由自己決定 2.內聯時可以直接用本地分享(samba),無需上傳又下載 3.資料完全保密,畢竟硬碟是放在你家裡的 4.成本完全由自己控制 5.軟件方面完全免費 6.自給自用就是爽

由mac重回windows的陣痛 如何把你的windows設置得更像mac

前言: 讓我們直奔主題,這篇文章就是要跟你說明如何把 windows10 設置得更像 mac,雖然這樣的說法看起來很標題黨,畢竟mac 是 mac ,windows 是 windows,但筆者說的並不是那些深層的IT問題,而是介面邏輯的事,怎樣讓 mac 用戶過度到 windows 時順手的事。

Philips G600系列 SPK8614 鍵盤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前言: 這陣子回香港,由於沒有帶攝影的東西回來,也也就少了很多可以評測的東西,剛好入手了 Philips G600系列 SPK8614 鍵盤 ,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吧。 文章會先介紹本體,接下來說一下筆者使用上遇到的問題,畢竟這是評測,說好的也要說壞的,以及鍵盤拆解圖。

Nikon AIS 50mm f1.8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前言:  今天來寫一篇簡單的文章。我們一起來看看日版的這支 Nikon AIS 50mm f1.8 ,這隻跟美版的 Nikon AIS 50mm f1.8 E-series 採用同樣光學結構,但使用不同的對焦筒,最近對焦距離也不一樣,由於光學跟 50mm E-series 一樣,這篇就不會有實拍了,照片大家可以去參考 :   Nikon AIS 50mm f1.8 E-series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 。

TTArtisan 35mm f1.4 APSC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簡介: 這篇是本站第一次評測 TTArtisan 的鏡頭,TTArtisan 又叫 銘匠光學 是主打金屬手動鏡的品牌。這個品牌已面世好一段時間了,價頭價格普遍不高,但一直沒有機會用,最近有幸跟朋友借到,試用了一個月左右,確實有驚喜,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吧!

Nikon AIS 105mm f1.8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簡介: 終於,筆者收集齊了 Nikon AIS 時期的 4隻經典 100~105mm 鏡頭,這篇是這個系列的最終章。 Nikon AIS 100mm f2.8 E-series Nikon AIS 105mm f2.5 Nikon AF 105mm f2.0  DC   Nikon AIS 105mm f1.8 終於要寫這篇了,等級比 "阿富汗少女鏡" Nikon AIS 105mm f2.5 更高的存在:Nikon AIS 105mm f1.8。 Nikon AIS 105mm f1.8,於1981年推出,2005年停產,當中只有 AIS 版本, 於Nikon在黃金時期開發的產物,在1981年之前,Nikon 並沒有 105mm f1.8 這個規格的產品。Nikon AIS 105mm f1.8 的名氣遠遠不及光圈小一級的"阿富汗少女鏡" Nikon AIS 105mm f2.5,畢竟光圈小一些的鏡頭價錢比較親民,普級率比較高;雖然 Nikon AIS 105mm f1.8 談的人很少,但畢竟這才是當年Nikon 105mm 系列的重磅之作。 Nikon AIS 105mm f1.8 約重580g,使用62mm濾鏡,9片光圈葉片,最近對焦0.9m,鏡片5片5組。

Olympus Pen EES-2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  前言: 這次我們來看 Olympus Pen EES-2,作為一台簡易隨拍機,Pen EE 系列可以算是隨拍機的典範,一直被受青睞,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台經典。 如果各位想多了解關於Olympus Pen 系統的簡介,大家可以先看看之前介紹初代 Pen 的文章。 傳送門: Olympus Pen 半格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Windows10 丟失 bootcamp 補救方法 (三步解決)

  前言: 如果你找到這篇文章,可能你跟筆者遇到的問題一樣。筆者在 MAC 電腦安裝了 windows 系統,期後在 windows 使用了內置的重灌,在清除安裝程式的選項下,本身裝好在 windows 的 bootcamp 也會被洗掉! 這個時候本身左windows右下的 bootcamp - 以mac OS 重啟 的選項消失不見。開機時option選擇想進入的系統畫面也會不見了,開機時會直接進入 windows10。基本上就是一台MAC電腦,卡在windows了。

FUJIFILM X-Pro3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 5) ( MHG-XPRO3 把手 )

前言: 離上次 X-Pro3 的評測文已經又過了2年了,最近來更新一下最後一篇 MHG-XPRO3 把手。這個把手筆者在買 X-Pro3 半年後已經入手,已經用一段時間了,只是一直也沒拿來寫文章。最近有朋友告訴筆者,筆者 X-Pro3 的文章 在google 搜尋已經登上榜首,所以又來更新一下吧。

Nikon AIS 50mm f1.4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 前言+介紹: Nikon 50mm f1.4  AI/AIS 可以說是 Nikon 最經典的鏡頭之一,用過的人也很多。筆者也不知道為什麼到了這時候才來介紹這支如此普及的鏡頭,反正若從前沒有,那就是今天吧。 Nikon 50mm f1.4 AI (1977推出)  和 AIS(1981推出) 版本,都使用同樣光學結構,主要差別是鏡身機械結構不同,後來的鏡頭鍍膜比較進步,但實際光學差異不大;鍍膜主要是抗眩光,眩光也會影響畫面的反差,特別是跟光線硬幹時可能有差異。反正這兩隻,二選一即可。 造工優異,幾十年下來,存活率高。 約重 250g ,7片光圈葉,使用52mm 濾鏡。

我的鏡頭夠好了嗎??(To buy, or not to buy)

我的鏡頭夠好了嗎??(To buy, or not to buy) 1.前言: 這篇是給想"升級器材"(鏡頭)的人參考的。 現在的鏡頭日常月異,時又推出新鏡頭,又有時復刻老鏡,一邊說高銳利,一邊說無敵散景,又說是超大光圈人像神鏡,說得都很吸引。小白很容易就被媒體拿著這些參數帶著跑,花費無數,尋尋覓覓,荷包冷冷清清。 今天就來幫大家解毒一下,說一下當中的因果利害,普渡眾生,讓大家離苦得樂。這篇絕對不是什麼反敗家文,該敗則敗,不該敗則不敗,完全是理性分析,客觀評論,豐有主見和教育意義的文章。 2.開始前的小小準備: 開始前,先幫大家補強一些觀點,昇華一下對鏡頭的了解,悟性高的人,可能看完這裡就可以了。 好鏡頭不是規格,而是特性;不是高銳度、大光圈、深景深、非球面鏡,而是對於畫面的表述,而是其特性之於畫面的戲劇效果。 當然,無可否認,某些攝影題材對硬件規格有一定要求,但記住,攝影也是藝術,也是創作。 而對於一些單純技術性記錄的影像,要求的就是高解像、低變形、色彩準確,如藝術品翻拍,這些是例外。又或新聞攝影要求快速對焦等硬件需求,沒有就等同拍不到的話,也 不 在本文的討論範圍。 3.我的鏡頭夠好了嗎?? (To buy, or not to buy) 這個沒有一定的答案,視乎你的用途和要求,有時候有升級的空間,有時候則不一定,接下來,我們來分析一下,什麼是這些時候和那些時候。 1. 焦段上的 "升級" : 這是筆者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。比如拍人像,手上有支 50mm f1.8,想上 85mm f1.8 或 100mm f2.0。筆者的見解是,焦段是無可取代的,壓縮感的不同,使用場合也不同,建議能力許可的話都買。當然事前可以先借/租來用用,因為很多時候,很難想像出焦段的效果(尤其當沒用過的時候)。 說來又分享個有趣的觀察。通常剛換上更長的焦段,會因為去背表現更強(畫面變得簡單),而覺得很實用,但過一陣子之後,為了追求更多故事性,又會用回廣一點的鏡頭。所以如果你是兩者都可以入手,那當然是沒問題的,但如果你只能賣出再入手或二選一,那麼你最好先確定那個焦段更乎合你的拍攝習慣。 2. 光圈上的 "升級" : 這亦是常常有人問的,如 f1.8 升級 f1.4。當然,這會是

Fujica 35 FS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Fujica 35 FS 是一台傻瓜機,雖然當年 Fujica 在輕巧隨拍的領域不及大名頂頂的Olympus,網上的討論也是極少;但數十載過去,我們拋開當年的品牌情結,拋開當年的人雲亦雲,從今看古。筆者在 google 也沒找到多少資料,也沒有任何詳細的評測(說明書是有的),所以做不了什麼背景介;就來簡單談談使用感受吧。 這台 Fujica 35 FS 是筆者以零件機的方收回來的,前人拆修不果,就放棄了。後來到了筆者手上,發現 被前人虐得體無完膚,又是亂拆、亂裝、亂加油,小主板的線路全解焊沒重接,筆者搞了好一陣子才拼湊出線路原有的樣子,另外又花了不少時間才把各種遺留下來的問題修好。不過幫別人擦屁股,總有些味道留下來,所以相機的外觀使用痕跡比較多。不過最少,現在功能是正常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