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機身」標籤的文章

Nikon Z6iii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圖片
  介紹: (本文未使用任何ai寫文功能,如有錯字之類的,敬請見諒) Nikon Z6iii (2024年6月推出)是 nikon Z 系列自2018年使用 Expeed7 後的第 4台全片幅機身,前面分別推出旗艦機 Z9、Z8 及 精品機 Zf。Z6iii定位來說是中高階機身,屬於性能平均的定位,亦有大量來自旗艦機下放的性能,在這個時代絕對是中階機的王者。(而且半年後定價明顯下滑,cp值更高。可惜筆者是2024年8月接近原價買的 … Orz)

Nikon Z9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圖片
  介紹: Nikon Z9 (2021年10月推出)是 nikon Z 系列的第一台旗艦機。Nikon 由 2018 年開始推出了一系列的 Z 機身,當 Z9 的到來時, Nikon 已經對微單有了相當經驗,而這是一台真真正正為專業攝影師而設計的旗艦機身。

Nikon D6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

圖片
Nikon D6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 Nikon D6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 Part2 D610的實戰感想篇。 當然,一台相機,最重要就是實戰體驗。所以筆者來跟各位一邊看樣本照,一邊來討論吧~  機身外觀設計和手感的部分,請參考Part1。

Nikon D6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

圖片
Nikon D6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 Nikon D6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 這次來介紹,這次筆者為了評測D610特地入了一台二手的來評測(用一段時間後又轉讓出去了XD,如果大家有機身借筆者評測,隨時歡迎!)。D610 於2012年推出,有全面的操作性,有雙SD卡插槽,電池手把接點等專業機擴充性。對於非極端題材攝影而言,算是一台很好的機身。就2020年12月,二手價在 NTD:10,000~14,000左右,考濾到是一台全幅機,對於需要畫質及壓縮感的朋友,確實是個CP值很高的選擇。 本文不討論規格,只講使用體驗。

Nikon 尼康 D8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

圖片
Nikon 尼康 D8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 Nikon 尼康 D8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 D810的實戰感想篇。 總感想: D810 如果不是針對連拍、極端的對焦情況,整體而言是還不錯的。對於人像、風景、棚拍一類用途可以發揮出相當專業的表現。整體可靠性也還不錯,就筆者這幾年的經驗,機身沒出過包(筆者自己出包倒是有orz)。如果是針對以上用途,D810是相當可靠又實在的好伙伴。 目錄: 1.電量 2.動態範圍 3.機身設計 4.連拍 5.對焦系統與表現 6.高ISO表現 7. 剪裁效果 8. 螢幕 9.功能 10.成色及直出 11.總結 1.電量: 使用EN-EL15 系列電池。一粒電池撐1000~1200多張是沒問題的。不過如果使用LV,電池耗用明顯會比較大。就2020年今天來說,這個耗電量還算不過不失,加上D810不是連拍用途,一般來說是很足夠的。筆者一般出門隨拍,也就最多帶一個後備電。 2.動態範圍: 動態範圍自然是他的強項,加上最低ISO 64,可以提供相當優異的畫質。當然動態範圍的最佳體現,也就使用低ISO時最優異,當ISO值愈高時,這個優點就不明顯了。不過正如 D810 正是這類用途而設,所以高感時的動態範圍自然不是最重要的。 ( D810 + NIkon AIS 135mm f2.8,光圈 F 8.0 , 快門1/250 , ISO 250) 就2020年1月,D810 的動態範圍達 14.8 EV 這台2014年的機身依然未被後來的機身趕上,D850(2017) 及 SONY A7R4(2019),亦同樣只達 目前FX機身最高的14.8 EV,可見當年D810還滿先進。 當然你問筆者,這個數字的意思大嗎? 如果是只有14 EV又怎樣,只有13.9 EV 又會怎樣,筆者會說,數字只是參考,但對於亮部暗位是不是可以救回來,體驗上還是滿實在的;始終不是所有情況下,我們都是百分百準備好,隨時可以用漸減光鏡或搖黑卡,所以有時候最後的效果,還是有一點點依賴機器的表現。 但筆者必須強調,除非一些很極端的情況,不然目前絕大部分的機身表現都難分高低。所以並不是相機動態範圍高一點,你拍的風景照就會閃閃生揮,始終決定曝光的,是相機後的腦袋,而不是相機本身...

Nikon 尼康 D8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

圖片
Nikon 尼康 D8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 Nikon 尼康 D81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 2020年來回顧這台2014年的機身,的確有點晚了。不過正好這時期 D810 來到一個cp值相當高的位置(二手約 NTD:28,000-30,000),而且相機換代比一般電子產品慢,通常上代旗艦,反而是最值得入手的。所謂 路遙 知馬力,所以筆者來分享一下,這台留守身邊5年的機身。筆者當年是買一手公司貨。 (2017年8月已推出D850) Part1 主要討論 外觀設計及手感體驗。 part2 主要討論 畫質及實戰體驗。 本篇含3部分: 1.評測 2.外觀設計及手感體驗 3.建議 1.給大家省時間,先給評價: 這篇會用2020年的角度去看這台2014年的D810。Nikon D810 當年是定位棚拍機身,標榜畫質優異,像素較高,動態範圍優異,但無高連拍表現,非著重高ISO,非以機身最堅固作設計。比起當年價位最高的D4/D4s,著重高連拍,強對焦,機身極堅固,高操作性,但像素較低;明顯與D800系列定位有所不同,適合不同的群眾。 對於筆者而言,在2020年,D810依然是可靠而且高當的創作工具,這點是沒有變的。當然他的高iso表現什麼的,就不用拿來跟近年的機身比較了,但這台機身的用途本來就不是這樣。只要你懂得用閃燈,懂得恰當曝光,於2020年,D810與他差不多定位的機身當中,依然是強悍的存在。雖然說高像數在這年頭開始慢慢普及化(手機都破1億像數了,但與真正高質量的3600像數比起來,完全是個笑話),但是他的高動態範圍,高色深,依然名列前茅。作為一台專業的創作工具,沒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。(高像數對部分需要極大圖印刷的用戶,可能還是有差別,但筆者沒有要極大圖的輸出需求,事實是這類用戶實在不太多。) D810的對焦速度,並不算特別出色,當然還是絕對勝任他的工作類別,但是比起近年"真正"強悍的Nikon D5、Fujifilm X-T3 等等比起來,他是真的比較慢。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,而且對他的功用來說,也不是那麼重要。所以不要期待D810對焦可以手起刀落;準繩倒是還可以。 機身造工及操作也是足夠的好,但的確是不及D4系列。但如果不是要像NASA一樣把相機射到太空用的話,也沒太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