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f2」標籤的文章

Mitakon 中一光學 35mm f2 拆解 修理

圖片
今天收到一支光圈散掉的 中一光學 35mm f2.0 。反正要拆解,順便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支鏡頭的結構與造工。很多人想了解近年中國鏡頭的品質。總結在最下方。 前言:鏡頭被擁用者拆過。接環的螺絲已經被拆掉,上面的電子接點也被拿掉了。所以本篇鏡頭是接環已經鬆開的狀態。光圈分段的鋼珠也已經失去,大家拆解時要小心,不要弄丟。單手拍照,照得不夠清晰請見諒。 鏡頭長這樣。全金屬製。 中一光學的 35mm f2.0 擁有者說是鏡頭著地,光圈就散掉了。這是著地點,也就撞出個花痕,金屬鏡果然是很堅固,不過內部零件精密,難以抵受衝突。 再來看一下外觀。這是刻字,算用心。 最大光圈為f2.0。 先從鏡尾開始。尾巴長這樣。接環沒有螺絲固定住(被擁有者拿走了),拍照只是直接放在上面。 見鬼了,這些塵是在鏡片後面,到底發生什麼事了??! 先不管,把接環拿起來。 接環相當厚實,是件好事。 接下來可以看到光圈連動杆。可以直接拿起,建議用工具夾子幫忙。 之後光圈環也可以拿起,這邊沒拍到照。小心光圈環拿起時,會掉出鋼珠,那是讓光圈有分段用的。安放的位置很清楚,就不詳述。簡而言之,這個光圈連動部分,是個簡單有效的結構。 光圈環拿掉之後,會變成這樣。尾組鏡組可以直接旋轉出來。 他是一個組合鏡,上面有個環可以再拆開清理。 向光圈的方向有消光設計,但表面有點太平滑,感覺沒有很消光的效果 。值得改進。 這是被拆開過留下的指紋和輕微發霉,先處理掉放在一邊。 尾組鏡片拿走之後,可以看到完全散掉的光圈零件,不過這邊沒什麼可以做,轉去前玉那邊。 筆者先把前玉清理了一下,上面本來全是油 orz。這邊可以看到黑色的圓形名牌,這個是可以旋轉拿下來的,相當傳統的設計。 用工具把他拿下。只要是比較有磨擦力的東西,都可以把名牌旋轉出來。 轉得差不多後,可以直接用手指把名牌轉出來,取出時小心不要撞到前玉。名牌也是金屬的,取出後可以放一邊去。 名牌拿掉後,可以看到這樣。固定鏡頭的部件是黑色的,這裡反光像銀色。 看到固定組件上的兩個洞,一定是用拆鏡頭工具拆解。旋出即可,但行程有點長,需耐心一點。 差不多要旋到這個高度才可取出。 取出之後長這...

Nikon AF DC 135mm f2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圖片
Nikon AF DC 135mm f2 評測  同場vs 85mm f1.8 vs 70-200mm f2.8 vs 300mm f2.8 介紹: 135mm拍人像很好用 光圈f2中央已經足夠銳利! DC0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Nikon 135mm f2 DC 這支名氣很大的鏡頭。這支鏡頭的傳聞很多,但是中文坊間的深度評價少之又少,又或不太完全。主要是對DC的功能了解不完全,有的人說雞肋的功能,眼力不好都看不出來,又有人說強大到不會用,也有人說DC就是柔焦鏡,其實這些說法都和真實有差異。當然,用家大致都會認同Nikon 135mm f2 DC 是一支優良的鏡頭。如果人見人愛,功能強大的小黑系列是大辣辣的美女,這支著重氣氛的135mm F2 DC 是個柔順貼服的人妻,有些事情交給他就很放心。 (made in Japan) 筆者先在此給出評價:畫質、手感一絕,唯對焦算不上快,也不及現代鏡頭的剛陽銳利;f2時明顯有點軟(用在D810,100%細看)),f2時色散亦算明顯,光圈到f2.8後,事情就很完美;後來的105mm f2 DC 在全開銳度和色散控制上有比較好的表現。DC是一個有用的功能,而且是有實際應用。他並不是柔焦鏡。他是針對散景表現作改良的鏡頭。其效果在一些特定的情況才會明顯,通常指淺景深下,背景比較多線條。至於效果一直沒有被說清楚,是因為沒有比較,所以本文會同場比較以下鏡頭的散景表現。 Nikon 85mm f1.8 D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硬散景表現)              (發表於 1994年) Tamron SP 70-200mm f2.8 G2             (現代鏡頭代表)          (發表於 2017年) Nikon AF-S 300mm f2.8 D II     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