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Olympus Trip 35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前言:

這陣子筆者忙了很多事情,結果文章又停了一下。今天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OLYMPUS 的一台隨拍機。事關很多想體驗底片的朋友,對設定參數沒什麼興趣,反正就是想要一台底片機可以輕鬆拍,那麼這台就是了,Olympus Trip 35 可是一台由推出到現在,近半世紀都大熱的一台隨拍機。下文這台,也是筆者親自全機整修過的,就來跟大家一起說明一下。





本篇含4部分:
1.介紹
2.評價
3.外觀設計及手感體驗
4.建議


1.介紹:
Olympus trip 35 於 1968 年推出,生產到1988年,共生產了約1000萬台,一款產品可以生產20年,是很驚人的事。這是一台傻瓜底片機,使用光電池運作(免入電池),操作差不多就只有過片、對焦、按快門,相機會幫你設定快門和光圈值;就機械相機而言,實在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。

1968年,剛好是日本相機興起的年代,比如差不多時間,日本 Nikon 推出了 Nikon F (FTn 測光頭),名震四海。那時候,相機和測光一體化已經是標準,可是大多相機主打的都是中高階市場,比如 Nikon 那時候都只有高階機身,那些一般是給攝影的專業戶用的,價錢和操作對一般人都不太友善,而且都比較重。

而Olympus 則想設計一台人人都可以用的相機,,針對這樣的市,Olympus Trip 35 就應運而生。

「*注:當然,這麼說實在是省略了一些相關背景,不過簡單說的話, Olympus 的設計師 Maitani Yoshihisa (米谷美久) 開發了半格相機系統,主打輕巧便利,然後首先推出了半格自動的 Pen EEs ,然後在這樣的基礎上推出了自動全格的 Olympus Trip 35。不過這種歷史都是轉轉貼貼,大家有興趣還是自行 GOOGLE 吧;筆者還是集中在討論相機本身。」

硬件方面配有一支 40mm f2.8 鏡頭,快門有自動二段速 1/40 和 1/200。


重點特色:
1.  小巧輕巧 (390g)
2. 內置光電池驅動 (免入電池)
3. 快門光圈全自動
4. 旁軸取景 (無對無聯動)
5. iso 設定 25-400
6. 支援閃燈使用,有熱靴和收光圈設定。
7. 有欠曝和過曝鎖定。(取景窗跳出紅色指示,快門亦會無法按下。)


(來自 Olympus 國際官網的介紹)


2.評價:
作為一台簡易使用的相機,Olympus Trip 35 絕對是代表作,其結構優良(易於保養整修,無易損耗的設計),精簡易用;其冠以 Trip,指共小巧便利,實屬無誤。絕對是機械傻瓜機的典範。

當然,Trip 35 在性能上不能與傳統的SLR比較,但事實上 Trip 也跟本不是針對那樣的市場,所以接下來的討論,請先把「性能」放到一邊去。 Trip 35 更在乎的是一般人拍照的體驗。而Trip 最大的優點就是輕巧體積小,同時配有一隻不錯的鏡頭。

Olympus Trip 35 是一台估焦機,白天對於於3米以上的隨拍/街拍是很ok的。但如果你是針對人像/特寫的用途,那麼估焦機並不是最理想的工具(不是說不可以)。不過正如 Trip 35 的理念就是讓人帶著出遊隨拍的,嗯,所以他有他的用途,這說不上是他的問題。但如果你想找的是一台創作類別可以更廣的相機,那麼你會需要那些操作更精準的相機,比如傳統的SLR。

使用光電池驅動(Selenium cell),在低光情況下不太可靠,基本上是限定白天使用的機種。畢竟早年高速底片不發達,室內或晚間拍照的情況不多,那時候相機還是白天使用居多的,所以不是針對這台才有這樣的問題。不過由於需要 Selenium cell 測光,所以如市面上見到說測光故障,但相機可以用的trip35,那是不可能的,就算快門可以動,相機也無法作正確曝光。 



3.外觀設計及手感體驗:
Olympus Trip 35 配備一隻 40mm f2.8 的鏡頭,雖然光圈在今天的標準看來並不是特別大,但如果是白天使用,一般都是收光圈的。


全機外殼金屬材料,相當可靠。所以這樣的體積,還是有 390g 的重量(比一般罐裝可樂重一點)。相機不太重,手持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。邊角也圓圓的,拿在手上算不錯。


鏡頭旁邊一圈水滴狀的下方是光電池,使用的時候小心不要擋到,不然測光會錯誤。



所有要設定的東西,都在鏡頭上。鏡頭前方的銀圈用於設定iso。圖中 A 字 對準的紅線是設定東西的準線,剛好在取景窗旁邊,因為這樣取景窗可以直接看到設定的東西。

對焦環上有些人像指示的圖案,用來給對焦時作參考的,所以才叫 估焦機 。每個圖示都是有檔位的,每個圖案對應指定的對焦距離,可能是因為希望使用起來更有善,所以才不使用冷冰冰的數字。其對焦距離指示其實標在鏡頭下方。

鏡頭上方的光圈數值是給接閃燈時調的,作用是強行收光圈,而且快門速度會被鎖定到1/40。如果不是要用閃燈的話,只要設定在「A」檔就可以了,不然曝光會出錯。


「山」>「團照(3個人)」>「合照(2個人)」>「獨照(1個人)」分別對應 無限遠、3米、1.5米 和
 1米。由於對焦行程很短,不容易作精準的微調。就筆者的見解,設定到無限遠,白天街拍,是很好用的。

當然是日製的。

取景窗長這樣,有畫面指導線。下方有個小視窗,可以看到目前的設定。畫面是用手機拍的,所以有點歪,實際看起來比較漂亮。


機背就很平實簡約。加邊是取景窗, 過片使用左邊的齒輪。過好之後無法再轉動,直到快門釋放。


過片齒輪逆時針轉動。這樣的好處是省掉過片杆的機制,簡約機身設計。齒輪過片,一般用於蓄力較細的機械設計,。


機頂有熱靴,可以直接單點觸發閃燈(包括現代的閃燈)。回片杆在左邊,微下陷於機身,不易誤觸。



快門按鈕旁邊有拍攝張數標示。


機底有腳架鎖孔回片按鈕。圖中機底,最左邊的金屬片是背蓋的打開機關。


老實說,筆者對傻瓜機不太感冒,不過拿來當道具還行:p  這也是這台搶手的一個原因吧。



4.建議:
相對來說,這台目前的價位不算便宜,狀況如果不錯的話,價位到 NTD:3000~4000。雖然3000~4000也不是很高的價格(有整修過會更貴一些),可是就底片機說來,Olympus Trip 35,也沒有什麼過人的性能,所以說真的,如果一台Nikon F 是 NTD:5000,那麼買的是他有的東西,而 Olympus Trip 35 在於他的精簡,買的是他沒有的東西。

就很多傻瓜機而言,包括後來很多傻瓜機都落在差不多的價位,雖然後來很多機身有更多自動功能,更精準的測光,有些還包括自動過片/回片,但普遍沒有這樣的造工水準,所以值不值得還是見仁見智;不過筆者倒是偏好這種簡單的機器,因為就筆者的經驗,所有會壞的東西都會壞的,愈簡單的東西,自然問題較少(畢竟通通都是老東西了)。

那麼這台相機對得起他價錢嗎? 嗯,筆者覺得如果你想要的是傻瓜機,那麼眾多傻瓜機當中,他自有他的地位。但如果你想找的只是底片機,然後你也不介意學習相機的操作,那麼選擇很多,反正這台的cp值一定不是當中最高的。

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用家及實戰的角度討論攝影,力求提供最合乎使用體驗的評測及教學。

資助:無

*請善用上方的分類找尋你需要的文章。
*新設Facebook粉專:影遊樂園 ,歡迎網友交流及提問或送修。

如使用本站圖片或內容,請標明"轉自 影遊樂園-文章名稱" 謝謝
如  閣下發現錯誤,請電郵通知,當盡快更正,亦歡迎來郵討論或查詢,祝君愉快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Fan Control 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

前言: 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 Fan Control,功能精簡好用,介面直觀好操作。 Fan Control 是由 Github 一個小團隊開發的免費軟件, Github 有很好的官方使用說明和資料: https://github.com/Rem0o/FanControl.Releases 不過筆者還是打算不厭其煩在這邊用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。 Fan Control 可以讓你高自由度設定風扇,例如對指定系統溫度作反應等等。比如筆者的顯卡很熱,但機箱風扇都針對CPU熱的時候才有反應,導致顯卡的熱力累積在機箱內部,結果顯卡又只能拿已經很熱的機箱空氣來用。那裡如果設置成顯卡熱時,機箱風扇一起反應就好了,用 Fan Control 達成就很 EASY!

Nikon FE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近年,底片機又有點微熱,也有人來問筆者怎麼選。當中 FM2 的價格被拉得滿高的,其中一個原因是知名度比較高,但其實Nikon 還有很多很棒的傳統底片機可以考濾。當中 FE 是筆者最推薦的,cp值高,性能又整全,這篇就來好好介紹一下,讓大家認識 Nikon FE !

Fujifilm XF 27mm f2.8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簡介: Fujifilm XF 27mm f2.8 於 2013 年推出的餅乾鏡,到目前(2020)還是Fujifilm X系統 最小巧的鏡頭(沒有之一)。只有 23mm厚,重78g,鏡頭的小巧程度,可比隨拍機的鏡頭,而且整體表現都不錯。比起其他Fujifilm XF系的鏡頭,拿掉了光圈環,光圈會改由機身轉盤操作。7片光圈葉片。使用39mm濾鏡。鏡片設計 7片 5組,沒錯,薄薄的鏡頭就有7片鏡片。最近對焦 0.36m,提供 1:10 的放大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