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Nikon FE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


前言:
近年,底片機又有點微熱,也有人來問筆者怎麼選。當中 FM2 的價格被拉得滿高的,其中一個原因是知名度比較高,但其實Nikon 還有很多很棒的傳統底片機可以考濾。當中 FE 是筆者最推薦的,cp值高,性能又整全,這篇就來好好介紹一下,讓大家認識 Nikon FE !

本篇含4部分:
1.介紹
2.評價
3.外觀設計及手感體驗
4.建議


1.介紹:
說到底片機,大家一定知道FM2(1982),那麼FM(1977)大家也一定知道,FE(1978)是比FM 晚一年推出。FE 是代替 EL系列(定位比FM系列高),跟EL一樣都是使用電子式延時快門,但很多人對這個有誤解。看到這邊,大家一定頭很大,因為一堆年分、型號和術語,但上述是背景資料,還是得提一下;所以馬上來小總結和說明一下。

簡而言之,傳統底片在操作上是機械式的,大家沒意見吧。快門當位的時間,在控制上有分兩種,但原理都一樣,就是把快門由最高速減下來,而最高速是由快門彈簧本身的硬體決定的。在最原始的時候,是使用機械齒輪作減速,反正需要推動的齒輪愈多,減速愈多,不用推動齒輪時,就直接是最高快門速。但這樣的設計需要在機械上很精準,而最慢速一般只能在 1秒左右。

後來相機公司發現可以使用電磁鐵的方式來控制快門時間,所以就有了必須有電池才可以拍照的機身。不過好處是什麼呢? 就是延時可以達到8秒( FM 1秒 vs FE 8秒),而且校正快門速度時也比較方便,準確性更高。而快門本身並不是電子驅動的。然後為了讓機身在沒電池時也可以拍照,這類機身會有M90/M250的快門檔。N家最早使用這個方式的是EL系列,再到FE(所以FE已經算是技術上成熟的產物了);而後來的F3 開始,也是採用這種電子式的延時方式,然後這也就成了主流的快門延時方式了。(而且這樣才能實現A模式,最少最早的時候是這樣。)

很多人誤解了,認為要電池就是"電子驅動的快門"其實不那麼正確,機械上的精密程度沒有提升多少,可靠性也沒有降低。如果說,市面上存在比較多故障的"電子驅動的快門" 相機,大多是保養不善引起,並不是本身不可靠。想想看,其他後來的頂階 F3、F4 開始都採用這種方式,那麼應該可以幫一般消費者找回一點信心。

參考當年Photoword的廣告(當年都是用紙本的,那可是1970年代...) FE 定價是 $329.95 vs FM $219.95 (美金)(差不多就是 $330 vs 220 的意思啦),定價的人最清楚, FE 定位是比 FM 要高,而且不是只高一點。

目前來說(2021年2月)FE 的二手價在 NTD:3500~4000左右,有保養過的會再貴一些(+$2000~4000以上),比較底階FM也落在這個價位,所以顯得 FE 的cp值更高(FM價高其實一定程度也是出於FM2的炒作)。 

重點特色:
1.優異的曝光設定和測光顯示系統
2.小巧機身(重要)
3.可換對焦屏(換起來也容易,也比較好清潔。)
4.快門 1~1/1000、M90、B、自動快門(AUTO) (只有M90和B,可以不裝電時擊發)
5.使用2粒 LR44電池 (一般生活百貨都找得到)
6.有重曝功能





2.評價:
FE 是筆者最喜歡的機身之一,而且完全乎合理實際使用的理想型。小巧好用,差不多就是大家都想要的了。電池耗用極低,2粒電池撐上數個月~一年是一定沒問題的。很多人覺得底片機就是要那種純機械的,但這幾十年來證明了,FE 同樣可靠,別當思想落後的人。

目前來說,FE 可以說是入門底片的好選擇。CP值高、造工好、重量輕、小巧、性能夠用,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。





3.外觀設計及手感體驗:
經典外觀的銀黑機。高顏值,高質素。


FM、FE 都沒有把型號刻在機身前方,而是低調的刻在機身號旁邊。(FM2、FE2 都改成刻在前方。)


以FE的大小,配上一隻Nikon 50mm f1.8 餅乾鏡,出行是很方便的。全機外殼都是金屬。


看一下左機頂,Nikon機身設置都差不多,就不多描述了。但特別想提一下,快門轉盤雖然不是磨擦力很大的菠蘿紋,但因為本身轉盤阻力不大,這隻紋路也是可以輕鬆單隻手指調整。FM就不行了,就算是菠蘿紋,還是要用點力(筆者手上的FM是三花版)。(而 FE 且螺絲收到轉盤旁邊,比EL2 好看多了xd)


過片杆前方有重曝杆,拉過過片時只會幫快門上鏈,但不過會片,聲音聽起來也不同。

另外上背帶的洞洞夠大,可以用pd的快拆~



右邊是iso設定和曝光補償。通常用久了之後,測光會出現偏差(通常是因為五菱鏡有污垢)這時用曝光補償,可以直接充當測光校正的作用(FM就沒這個酷東西)。iso是按著旁邊的銀鈕轉動轉盤;曝光補償是拉起銀環再轉動。


Nikon FE 的接目器在設計上有凸出來一點,算是很細心的。


機背留有可以放底片資訊的卡槽。



保留了EL 的測電功能,不過改良了設計,比 EL 系列好按太多了,而且也比 EL 的設計要好,常有 EL 的測電按鈕因為污垢卡住,不會回彈。雖然說看指針也可以知道有沒有電,但如果你沒裝鏡頭,又不止一台機身時,會讓你方便很多,所以測電保留並不是多此一舉。


當要找:我到底那台機身有放電池時,就有用了。


機身造工很好,這台是筆者親自整修過的。雖然後來 Nikon 有推出平民化的 FM10和FE10(膠料),不過不到幾十年的時間,市面上能找到的大多都破破爛爛;所以在攝影人眼中,也不是說新一點就一定更好,工藝就是工藝,自有他的價值。


回片杆是標標準準。回片旁邊有防呆鈕,必須推住才可以把回片杆拉起。


底部長這樣,可以加裝 MD-11 一類的捲片器,可是這就失去輕巧的好處,加上大多數都只是拿來隨拍,又不是從前當記者。


MADE IN JAPEN。底下裝電池,可以用硬幣打開。提醒各位,電池蓋不必鎖超級緊。


景深預覽改成拉杆,實在是比較好按,位置也很順手。當使用non-AI 鏡頭時,可以按景深預覽來測光,當你用到時好按,實在是很重要。


很多人不知道,Nikon FE 還有 AE-lock的功能(大家都不看說明書是吧),就是把計時杆向內推。當然這只有在 A-mode 才有用;按住時指針不會鎖定,畫面也沒有提示,但要測試也很簡單,把鏡頭指向暗的地方/收光圈,讓指針跑到慢快門,如:1~1/2秒的位置(AE-lock按住),指向亮的地方,指針會跑到比較快的秒數,這時再擊發快門,如果快門是1 ~ 1/2 這種慢快門,那麼就是有作用囉~ 



4.建議:
現在底片還算好買,體驗一下是好事。但機身買到夠用就好,畢竟拍底片不像數位對機身那麼講究,也沒必要買被抬價太高的。

簡單比較 FM 的話,FE 在輔助曝光方面的性能更優秀,這點在實戰時是可以體現出來的。FE 指針式的測光系統,比 FM 只可以顯示曝光正確前後的來得好用。而FM沿用全機械式設計,設計上比較簡單,測光顯示系統也比較簡陋(沒有說等於不好用,只是比較起來是簡陋,而FE的指針式更直觀)。

簡單比較EL2,EL2 只推出很短的時間就被 FE 取代了,EL2 比 FE 更大和笨重一點,觀景器也暗一點點點;整體而言,FE 是一台更完善的產品。不過這兩台用起來其實差不多,二選一即可,但FE優先。另外 EL2 產量不多,想找也不好找:p (有幸筆者收藏了一台)。

比較,FE2 外觀設計有小許改動,不過使用上沒太大差異。比較多人在意是多了2級快門,筆者認為值不值得,要看拍攝習慣,因為通常不會因為少了2級快門就調不到合理的曝光參數。這個主要希望用大光圈拍攝的人,才會有差別;見仁見智。

FM2... 目前價太高了,雖然提到的都是些很好的機身,但畢竟 影遊樂園 都是優先推薦高cp值的東西,讓大家可以有更好的攝影體驗,所以目前 FM2 的價格而言 (NTD:6000~8000 或 更高),不算很值得推薦。如果希望找快門達1/4000的機身,那麼 FE2 會比 FM2 更直得選擇。但如果你已經擁有一台FM2 那當然是件好事囉!




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用家及實戰的角度討論攝影,力求提供最合乎使用體驗的評測及教學。

本站無接受任何形式的資助,亦無任何推銷任務。

*請善用上方的分類找尋你需要的文章。
*新設Facebook粉專:影遊樂園 ,歡迎網友交流及提問或送修。

如使用本站圖片或內容,請標明"轉自 影遊樂園-文章名稱" 謝謝
如  閣下發現錯誤,請電郵通知,當盡快更正,亦歡迎來郵討論或查詢,祝君愉快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Fan Control 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

前言: 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 Fan Control,功能精簡好用,介面直觀好操作。 Fan Control 是由 Github 一個小團隊開發的免費軟件, Github 有很好的官方使用說明和資料: https://github.com/Rem0o/FanControl.Releases 不過筆者還是打算不厭其煩在這邊用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。 Fan Control 可以讓你高自由度設定風扇,例如對指定系統溫度作反應等等。比如筆者的顯卡很熱,但機箱風扇都針對CPU熱的時候才有反應,導致顯卡的熱力累積在機箱內部,結果顯卡又只能拿已經很熱的機箱空氣來用。那裡如果設置成顯卡熱時,機箱風扇一起反應就好了,用 Fan Control 達成就很 EASY!

Fujifilm XF 27mm f2.8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簡介: Fujifilm XF 27mm f2.8 於 2013 年推出的餅乾鏡,到目前(2020)還是Fujifilm X系統 最小巧的鏡頭(沒有之一)。只有 23mm厚,重78g,鏡頭的小巧程度,可比隨拍機的鏡頭,而且整體表現都不錯。比起其他Fujifilm XF系的鏡頭,拿掉了光圈環,光圈會改由機身轉盤操作。7片光圈葉片。使用39mm濾鏡。鏡片設計 7片 5組,沒錯,薄薄的鏡頭就有7片鏡片。最近對焦 0.36m,提供 1:10 的放大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