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圖解 鏡頭眩光


圖解 鏡頭眩光

前言:
本文會討論鏡頭眩光的形成,引起的效應,以及如何避免。本文不是眩光的的科學探討,而是實戰手冊。讓你在短短的圖文內對眩光有相當了解,希望對各位有幫助。


鏡頭眩光:
眩光是什麼東西?
鏡頭眩光就是,光線在鏡頭鏡片間反射,結果在畫面形成光斑的現象。由於光斑會干擾畫面,所以很多時我們會希望盡量避免;不過有些能手亦會利用光斑來增加畫面的元素。

強光會在鏡片上形成一個反射點,通常會跟光源的形狀差不多。上方是在筆者手中鏡頭鏡片上形成的,下方這個則是在拍攝的手機鏡頭上形成。而感光形件會把這反射點拍下來,就是我們看到的眩光。



由於鏡頭存在數片~數十片鏡片,每片都有可能引起反射,而每次反射,就會增加一個光斑;所以在極端的情況下,只要一個強光源(如:太陽、強力燈光),可讓畫面中出現一連串的光斑。

左圖是全開光圈,右圖是收起光圈並加上濾鏡。收起光圈對避免眩光沒太大幫助(有時會改變光斑的形狀 ),而每增加一片鏡片(比如加上濾鏡),都有可能增加光斑的數目。

而鏡頭鍍膜就是用來防止鏡片反射光線。早年鏡頭鏡片數量不能太多,因為沒鍍膜的年代,眩光很易形成(所以很多老鏡的抗眩表現較弱)。而後來的鍍膜技術大大降低鏡片反射,眩光只有在極端情況才會干擾畫面,使得多片鏡片的設計變得有實用性。但事實上,就算很好的鏡頭,亦不能完全避免。

這是 Nikon AF-S 20mm f1.8 G,就算已經用上N盾鍍膜加持,但如果強光位於置剛好,還是會讓整個畫面炸掉。

眩光有那些種類?
而通常畫面看到的光源,偏向出現這種圓形的光斑。這種情況下,如果鏡頭鍍膜扛不住,除了換個角度外,基本上無法避免。而愈向前方鏡片產生的眩光,通常形成在畫面愈邊緣。


當光源處於畫面外,同樣可以引起眩光。這時遮光罩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;無論是長焦或廣角,遮光罩都會有用。而且由於眩光的鏡片反射引起鏡片間出現雜光,所以如上圖右上角所見,局部區域的對比明顯降低,而且當中的暗部細節全無,所以如果在畫面不恰當的地方出現,會是相當惱人的。而由於畫面外的光源,其眩光主要由前組鏡片引起,所以你會發現光斑/光塊的位置,出現在畫面邊緣。


當然鏡頭會產生眩光不一定就是壞事,如果懂得運用,還是可以創造出帶感的畫面。


眩光的本質及總結:
其實眩光的背後的原因是鏡片反射,鏡片反射會引起雜光,而雜光會增加鏡頭內部的亮度,故而消除了暗部的細節。從畫面的影響來說,就是黑色的地方不再是黑色,而是灰色 ,所以鏡頭會變得無法分辦黑和灰,造成暗部失真,減低了畫面的層次。所以眩光光斑只是強光時的體現,而鏡片間反射,則是隨時都在發生,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。(比如上圖的下半部,車輪的部分,完全變成灰色,與旁邊的細節無法分辨,顏色也跑掉。)

同樣,如果鏡片表面不清潔,如摸上去的油脂、雨水點,同樣會增加鏡片對光線的反射,亦同樣會降低對比度和暗部層次。那麼就算鏡頭的鍍膜再好,都沒有用了,所以記得要保持鏡片清潔。(鏡頭發霉、離膠、霧化,亦會引起這樣的效果,所以買老鏡時要注意。)

暗部失真,可是影像存真的大害,或許我們有時希望後製達成這樣的效果,但絕不希望事前就是這樣,因為一但暗部的資訊損失,是救不回來的。所以請隨時帶上遮光罩,還有記得買好一點的濾鏡。

特別強調,如果你是在用老鏡,或是用鏡片數目很多的鏡頭,那麼配個遮光罩尤其重要。
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用家及實戰的角度討論攝影,力求提供最合乎使用體驗的評測及教學。

本站無接受任何形式的資助,亦無任何推銷任務。

*請善用上方的分類找尋你需要的文章。
*新設Facebook粉專:影遊樂園 ,歡迎網友交流及提問。

如使用本站圖片或內容,請標明"轉自 影遊樂園-文章名稱" 謝謝
如  閣下發現錯誤,請電郵通知,當盡快更正,亦歡迎來郵討論或查詢,祝君愉快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Fan Control 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

前言: 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 Fan Control,功能精簡好用,介面直觀好操作。 Fan Control 是由 Github 一個小團隊開發的免費軟件, Github 有很好的官方使用說明和資料: https://github.com/Rem0o/FanControl.Releases 不過筆者還是打算不厭其煩在這邊用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。 Fan Control 可以讓你高自由度設定風扇,例如對指定系統溫度作反應等等。比如筆者的顯卡很熱,但機箱風扇都針對CPU熱的時候才有反應,導致顯卡的熱力累積在機箱內部,結果顯卡又只能拿已經很熱的機箱空氣來用。那裡如果設置成顯卡熱時,機箱風扇一起反應就好了,用 Fan Control 達成就很 EASY!

Nikon FE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近年,底片機又有點微熱,也有人來問筆者怎麼選。當中 FM2 的價格被拉得滿高的,其中一個原因是知名度比較高,但其實Nikon 還有很多很棒的傳統底片機可以考濾。當中 FE 是筆者最推薦的,cp值高,性能又整全,這篇就來好好介紹一下,讓大家認識 Nikon FE !

Olympus Trip 35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這陣子筆者忙了很多事情,結果文章又停了一下。今天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OLYMPUS 的一台隨拍機。事關很多想體驗底片的朋友,對設定參數沒什麼興趣,反正就是想要一台底片機可以輕鬆拍,那麼這台就是了, Olympus Trip 35  可是一台由推出到現在,近半世紀都大熱的一台隨拍機。下文這台,也是筆者親自全機整修過的,就來跟大家一起說明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