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

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

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
防疫期間不宜外出,就在家裡看筆者的文章吧~

前言及評價:
先把最重要的放前面,幫大家省時間。在評測X-T100的時候,筆者前年評測過的X-T20及其他富士鏡頭都已經賣掉換作工作用的器材。這台X-T100則是跟一位入手X-T3後,X-T100沒在用的朋友借來的。先把筆者與器材的因果利害說清楚,這並不是一篇商業的評測文。下文的評測,都是日常使用的真實感受。

目前的相機,無論是入門的還是專業的,畫質其實都不差,真正差別在於操作性、造工 和 功能/性能上的差異。 所以如果單純是慢慢拍照,坦白說,所有相機都勝任,而且入門機還可能有輕巧上的優勢。筆者看來,性能的確還是會有分別,但最重要的分界線在於操作性,而Fujifilm X-T100 在入門機當中提供了十足的控作性和界面。光是快門、光圈、iso 都有獨位的操作轉盤,就機身相當吸引了。入門機是不支援電池手把的,但在X-T100的定位上,絕不失分。

當然,用過Fujifilm的人都知道,Fujifilm的操作很直覺。相機的穩定性也很好。筆者發現X-T100的造工上亦保持了相當的水準,當然在防塵防滴上不及高階機身(本身設計就不設防塵防滴),但最少造工的準水一致。不像N家或C家,最高階及低階的落差那麼大(也不是說C/N家的不好,但如果都有用過的話,絕對會感受到筆者所說的差異)。就Fujifilm的情況而言,高低階的差別主要就是性能及操作性的差別,造工及耐用性都沒有下降。筆者作為一個會簡易修理相機及鏡頭的人而言,對富士的造工有相當信心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Fujifilm無反可以玩轉接鏡頭,而且X-T100也有峰值對焦(peaking)的優勢。像筆者手上沒太多Fujifilm的原生鏡頭,但還是可以轉接Nikon的 F環鏡來用;對於一個非主力系統而言,減少了很多開支。先把鏡頭本身的差異及自動對焦的問題不說(有峰值對焦已經很方便了),說富士原生的 50mm f2.0 差不多要 NTD:10k,而 Nikon 50mm f1.8 AI 也就 NTD:2~3k的價位,轉接環也就不到千元的東西。像筆者本身已經有大量Nikon鏡頭,那麼只不過就需要買個轉接環而已。如果你說,這邊也就差個 NTD:7k 也沒有省很多,但是如果由28mm 50mm 60mm(微距) 85mm 105mm 都要入手,那個金額是很可觀的,當然這是失去一些性能為前提(如自動對焦)。舉個實例,如果什麼鏡頭都沒有,又剛入手X-T100,那麼轉接個Nikon 55mm f2.8 AI macro 就可以低成本,也帶來很多元化的體驗。

那到底X-T100比起X-T20/XT2 這些更高階的機身少了些什麼呢?少了一點點對焦速度,少了一點點緩存空間,少了一些自定義鍵,在M mode 下沒有曝光補償,但就一般用途下,實在也沒少到什麼東西。如果你沒有要用來拍運動/球賽/打鳥,那麼不需要太高的連拍追焦表現,也沒有需要一口氣拍30~40張連拍的需求,那麼對你而言是完全沒影響的,而入手X-T100的人絕大部分也沒有這樣的需求。自定義鍵而言,有部分快捷鍵跟X-E3 一樣放到屏幕操作上去了,不過筆者還是比較喜歡實體按鈕,雖然X-T100的自定義鍵比較少,但都算應有盡有,最少完全不會有控作殘缺不全的感覺;當然比起專業機身還是有差別,但那是給活動/婚攝攝影師在電光石火中去操作的,完全不是 X-T100 設定上的拍攝題材。M mode 下沒曝光補償,在不需要快速設定相機的情況下,一般都不是問題。所以 X-T100 實在是一台很"專業"的入門價位隨身機。




外觀評測:
 這次的主角是 FUJIFILM X-T100,筆者可是相當喜歡Fujifilm 的系統,平實易用又可靠,所以這次來看一下 Fujifilm又帶給我們什麼驚喜吧!評測分成 part1 及 part2,part1 主要評測外觀及設計,part2 則是以實拍及功能體驗為主。


在這個入門無反相機爭鳴的年代,各家各有其法寶,但入門定價不能太高,性能又不能以下犯上,給太多不行,太少又不行;而筆者看來,就這價錢,X-T100 實在給好給滿。雖然並不說是十全十美,不過也是超級好了,而且就算是再貴的機身,筆者一樣會找到想挑剔的地方XD

外觀的毒照就只有這3張了。筆者從來不寫新機到手的評測,如果連自己都沒用清楚,寫評測給讀者看實在是太不負責了,所以接下來大家準備看平實無華的照片,但認真又真實的評測吧!


先來比大小。比起又黑、又硬、又粗大的 Nikon D500,Fujifilm X-T100 實在是很乎合隨身機的用途。當然 D500 有他的專業用途,絕對不是笨不笨重的問題,如果你是要長時間拿在手上,D500 的厚重手把自然有其好處。但對於一般隨身便拍的朋友又言,相機大多時間掛在身上,有需要才拿在手上拍一下,那麼 X-T100 自然是更好的選擇。


跟筆者之前評測過的 X-T20,大小差不多,但配上Kit鏡的話,真的相當小巧。實際上,筆早認為這種小巧已經是個極限了,再小下去,必定會失去手持上的手感體驗。街拍起來實在很低調,看起來文青感UP。


新增說明文字
直得一提的是,X-T100 有個可移除/附加的小手把。像筆者手不是特別小,小手把還是有感的存在,如果拿走了,手指就沒有著力點。這個小手把並不需要鎖得特別緊,筆者也沒用什麼特別的工具鎖好,只是用手指甲隨便鎖上去,小手把就一直安然無恙,從來沒有鬆掉。


先來看一下機頂的部分,一樣是採用常見的模式轉盤。看到沒,另外還有 雙轉盤耶!!!!!最入門的X-T 系列居然有雙轉盤操作,實在是太佛心了,光圈、快門各一個,一點也不少。


另一邊的轉盤是可以自定義的,筆者定義成 ISO 。這下 光圈、快門、ISO 各有自己的獨位操作轉盤,筆者實在心滿意足了。有這樣操作性的入門機那裡找?FUJIFILM! 這個轉盤非常好轉,檔位也相當清晰。 旁邊的小竿是開啟內置閃燈用的。


筆者實在不會特別去用內置閃燈,閃燈彈出的位置還算高。

內部的支架會把閃燈台高一些,設計上真用心!

而且上方的機殼,是金屬製的。光從外表可能看不太出來,但是撞花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下方的金屬紋路。


上殼亦是金屬製的,不過從這樣的痕跡來看,可能並不是常用於高階機身的鋁美合金,比較像是軟一點的金屬,可能是鋁;好吧,這是筆者亂猜的,手上並沒有相關資料。



再來看一下機背的部分,FUJIFILM的屏幕介面都差不多,就不特別介紹了。 Q 鍵放到上方。沒有 AF-L 及 AE-L 的實體鍵,這年頭隨拍又會用AF/AE lock 的人不多,不是太大問題吧。

左上方的圖片回看及刪除鍵,位置合理安排。

這個電子觀景窗(EVF) 跟X-T20應該是同一個,用起來的感覺也一樣。旁邊的 VIEW MODE 按鍵可以把所有畫面都改由 EVF 觀看,同時把屏幕關掉,一定程度上可以省些電,而且 X-T100 會記憶你上次開關機時的 VIEW MODE 設定,不用每次開機都重新按一次;這對於續航力較短的微單而言,還滿重要的。


光圈轉盤,可以下按以放大畫面檢視 (回看及實時都可以) ,位置又很順手,相當實用。光圈轉盤的轉動手感還不錯,比可自定義的轉盤手感要輕一點。另外就是放母指的位置,著力的位置夠高,手感不錯,之前用 X-T20 時,一直覺得母指著力的位置不夠,在X-T100上有改善了。


快門轉盤。這是筆者對X-T100 最不滿意的地方,就是這個轉盤太難轉了,阻力說不上太大,但由於轉盤一般都是單手指操作,加上快門轉盤的防滑設計是垂直的,所以一般手持的情況下,母指可以壓到防滑紋的位置不多,以致單手指有時轉不動,如果設計上把阻力減少一點,同時防滑變成向上斜面,操作起來會好很多。反觀光圈轉盤的防滑位置很好,阻力也更恰當,實在搞不懂。好吧,所以要轉動快門轉盤,筆者一般直接用2隻手指拿著轉,雖然坦白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,反正拿X-T100 也不是用來拍那些需要吃快速操作的題材 (Fujifilm本來就不是這個取向) 。(M mode 以外則是曝光補償轉盤,這樣的話,難轉一點是應該的。)


開關有相當阻力,不易誤觸。快門上方也沒有其他 X-T 系列可能加增高鈕的洞。不過筆者向來也不用快門增高鈕,而且這樣也不會有塵埃掉進去的問題。快門由半按到全按的阻力分明,FUJIFILM一向在手感方面很用心(除了上面提到的快門轉盤:p)。


X-T100 並沒有錄影檔,而是直接按這個錄影鍵。錄影鍵設計上比較低,基本上不會按快門時,不小心按到,而且也要按半秒左右才會錄影,所以位置上完全沒問題。


再來是Fn鍵,位置上在兩個轉盤中間,設計上又不是特別高,不能說很好按。但筆者設定成AF模式鍵,即設換 AF-S、AF-C、MF ,由於不會一天到晚按這個,所以也不是什麼大問題。


再來是基本操作按鍵,這幾個按鍵跟FUJIFILM傳統的設計一樣,很好按。除了MEUN 把菜單按出來之外,其他按鈕的反應都很快,MEUN 叫菜單應該不用半秒,但也不是馬上,但用起來是ok的。


筆者認為 X-T100最大的特點就是這個可動屏幕。可以前反,同時向上90度及向下45度,非常實用,加上 X-T100 有4K及不錯的錄影表現,絕對是一台很不錯的隨身Vlog 機,可是筆者不怎麼錄影就是了。


可翻折屏幕就是方便,再也不用閃到腰了。這個姿勢,這個體位,很熱血呀!! 觸控屏幕的反應及順暢表現高於預期,檢示圖片的反應極好。

直得一提的是,X-T100 可翻折屏幕的支架是金屬的,而且設計上也很精緻,相當用心。移動起來的手感確實也不錯,阻力都滿剛好的。


左邊有 2.5mm 麥克風接口,不過想說,這台相機有前反屏幕,而前反也是向左邊的。如果想自拍Vblog的朋友,應該還是不希望有條線擋在屏幕前面。為何不像X-T20,把接口放在右方呢? 不過話說回來,X-T20 跟本沒有前反屏幕呀...

右邊則是HDMI與USB接口。USB口可以充電,要沒有備用電時可以用行動電源幫補一下,不無小補。

機前方只有鏡頭釋放按鍵,好按又不會誤觸,應該就是按鍵的最高標準了吧。


直得一提的是富士的蒙皮,手感跟耐用實在很好。雖然X-T100在手上的時間未算極長,還不能直接下結論,不過筆者另一台X-E1在手上就很久了,蒙皮一直都好好的,所以FUJIFILM貼皮的表現應該是可靠的。

機底是塑膠的。不要去特別K他就好。不過筆者發現底部這個3/4鎖孔好像比較淺,只有3個螺牙,一般腳架快拆板都是個3螺牙,所以是沒問題。但有些快槍帶的3/4鎖是4個螺牙的,而我手上的 Nikon 及 Olympus 機身都是4個螺牙的,快槍帶可以上緊,而X-T100則無法。所以要買快槍帶的朋友,可能要注意一下。

SD卡跟電池放一起。單卡。蓋子底部有金屬片保護。


總結及建議:
整體而言,X-T100 可以挑剔的地方不是太多,就算有筆者不喜歡的地方,大多也是習慣上的問題。當然如果你要拿來比 NTD: 40k~60k 的高階階身,在性能上當然還是有差異,但對於一般生活記錄/隨拍的人而言,差異實在不多,最少你還多了很多錢可以吃喝玩樂、遊山玩水,到處拍照。

但對於操作非常講究操作、需長時間手持拍攝(不是長時間拍攝,重點是手持拍攝,即活動攝影一類,必須長時間拿著相機準備拍攝的人;旅遊等長時間拍攝,但無需一直拿在手上的不算)、需要極佳的對焦/追焦表現,可能還是 X-T1/2/3...系列 或 是X-H 系列才能滿足,當然還要配上夠快的鏡頭。但對於這種半職業用途/ 職業,可能還有續航力及鏡頭群等考量,在有些情況下,Fujifilm可能還不算最合適的選擇:p。

基於入手X-T100的人主要是希望當一台便利的隨身機/預算較有限,下文討論不會提及那些"貴重"的鏡頭。在鏡頭選擇方面,套裝的kit鏡 15-45mm f3.5-5.6,實在不能推薦,當然他全新單價也就NTD:3000元,實在不能強求太多,但比起Fujifilm其他高性價比鏡頭而言,操作體驗實在差很多。如果是套裝買的,預算又剛好這樣,那麼的確還是堪用的。但如果是單買機身,絕對還是優先考濾超高cp值的中古二手 XF 18-55mm f2.8-4.0 或是其他定焦鏡(如 XF 27mm f2.8)。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 X-T100 在對焦上並不強悍,鏡頭較大光圈可以一定程度上補償這個短板。

那麼就是說,高階機對焦表現強,配上進光足夠的鏡頭,表現強勢;入門機對焦表現一般,配上進光低的鏡頭,表現更爛。為了避免這種兩極化的情況,入手個光圈大一點的鏡頭,對於X-T100 的體驗還滿重要的。也就是說,對於那些像 50-230mm f4.5-6.7 儘管便宜又可以補充焦段,但長焦時進光有限,必須有白天才有好對焦表現的心理準備,手入前一定要三思。所以轉接鏡頭對於 X-T100 有好多好處,光是Nikon鏡頭由 28mm 到 200mm  的手動鏡依需要入手,就可以省很多,加上X-T100有峰值對焦,只要用習慣之後,就算對焦不一定是最快的,但還是有光圈較大的優勢,總比那些光圈不大的變焦鏡,只要光線有點兒不足,對焦對不到,ISO又要推很高,高不成低不就。

筆者推薦的給X-T100的低預算鏡頭:(如果你入手該焦段的預算超過10k,建議考濾原廠的)

變焦:
FUJI XF 18-55mm f2.8-4.0 OIS (二手價 : 6000~7000)

28mm:
Nikon 28mm f2.8 D (二手價 : 2500~3500)
Nikon 28mm f3.5 AI (二手價:2000~2500,f2.8 AI 要價比D版還貴,要3000~5000)
FUJI XF 27mm f2.8 (全新平輸 : 5500 )


35mm:
Nikon AF-S 35mm f1.8 G DX (二手價:3500,轉接環要買可調光圈的)

50~55mm:
Nikon AF 50mm f1.8 D (二手價 : 2500~3000)
Nikon 50mm f1.8 E-series (二手價 : 2500~3000,鏡身更短,但比較不好找)
Nikon 55mm f2.8 AI Macro (二手價 : 3500~4500,微距鏡)

85mm:
Nikon 85mm f1.8D (二手價 : 5000~7000,便宜又好找)

100~200mm:
Nikon 100mm f2.8 E-series 銀環版 (二手價 : 3000~5000,比較難找)
Nikon 105mm f2.5 AI  (二手價 : 4500~7000,很好找,阿富汗少女鏡)
Nikon 135mm f2.8 AI  (二手價 : 4000~5000)
Nikon 200mm f4.0 AI (二手價 : 2500~4000)

推薦較多Nikon 手動鏡是因為在手動鏡當中,Nikon比較易買賣,當然M42也有不錯的手動鏡,只是M42有些鏡頭可能不是太好找,反觀Nikon大多都好找。

以上鏡頭理論上都可以轉接Fujifilm X系統,不過這裡主要針對高性價比作建議,可以轉接的好鏡頭,又怎會只有這些呢~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用家及實戰的角度討論攝影,力求提供最合乎使用體驗的評測及教學。

本站無接受任何形式的資助,亦無任何推銷任務。

*請善用上方的分類找尋你需要的文章。
*新設Facebook粉專:影遊樂園 ,歡迎網友交流及提問。

如使用本站圖片或內容,請標明"轉自 影遊樂園-文章名稱" 謝謝
如  閣下發現錯誤,請電郵通知,當盡快更正,亦歡迎來郵討論或查詢,祝君愉快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Fan Control 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

前言: 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 Fan Control,功能精簡好用,介面直觀好操作。 Fan Control 是由 Github 一個小團隊開發的免費軟件, Github 有很好的官方使用說明和資料: https://github.com/Rem0o/FanControl.Releases 不過筆者還是打算不厭其煩在這邊用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。 Fan Control 可以讓你高自由度設定風扇,例如對指定系統溫度作反應等等。比如筆者的顯卡很熱,但機箱風扇都針對CPU熱的時候才有反應,導致顯卡的熱力累積在機箱內部,結果顯卡又只能拿已經很熱的機箱空氣來用。那裡如果設置成顯卡熱時,機箱風扇一起反應就好了,用 Fan Control 達成就很 EASY!

Nikon FE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近年,底片機又有點微熱,也有人來問筆者怎麼選。當中 FM2 的價格被拉得滿高的,其中一個原因是知名度比較高,但其實Nikon 還有很多很棒的傳統底片機可以考濾。當中 FE 是筆者最推薦的,cp值高,性能又整全,這篇就來好好介紹一下,讓大家認識 Nikon FE !

Olympus Trip 35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這陣子筆者忙了很多事情,結果文章又停了一下。今天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OLYMPUS 的一台隨拍機。事關很多想體驗底片的朋友,對設定參數沒什麼興趣,反正就是想要一台底片機可以輕鬆拍,那麼這台就是了, Olympus Trip 35  可是一台由推出到現在,近半世紀都大熱的一台隨拍機。下文這台,也是筆者親自全機整修過的,就來跟大家一起說明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