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主要介紹 Nikon F接環 原廠手動鏡頭的分類,這篇不是寫鏡頭歷史,而是幫助大家在購買時,知道那些是比較新的,或是不是可以用在現代數位機身上。
目前,Nikon F接環 所有鏡頭主要有3類
1.手動鏡 (自1950年代)
2.自動鏡,但鏡身無馬達 (自1980年代末期)
3.自動鏡,鏡身有馬達 (自1990年代中期)
2、3類比較近年,資料也比較多,本篇只討論 第1類 - 手動鏡。
手動鏡就是手動鏡,有什麼好討論的? 但如果有對Nikon老鏡有購買經驗的人,就會發現,Nikon 老鏡,有 AIS , AI , non - AI 。但有時還會出現 大P版本、大K版本、S.C版本、Auto ,跟本不知道什麼是什麼的。加上有些網路店家資料存在錯誤,有時候就不知道那個選擇比較好、CP值比較高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分界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其實Nikon 手動鏡,可以分成 5個時期,每個時期都是對上一代鏡頭作出修正、改善 或 完全重新設計。分類都可以直接由鏡頭上的名牌知道。 下面只寫有助分類的資料。年份只是大約。
第一時期:原始世代 英文字母( 1950年代~1970年代)
這是Nikon F接環,最早期的鏡頭。名牌環寫的是:
1.Nippon Kogaku Japan (第一時期,後期的鏡頭改成現在的 Nikon 字樣,一直用到今天)
2.Nikkor - 英文字 (英文字母代表鏡片的數目) 如 Nikkro-P 、 Nikkor-T、Nikkor-S
這時期的鏡頭,始終是初代產品;不同版本上,標示上有些不一致。一般是銀色濾鏡接口。名牌上會有Auto 字樣,代表可以全開光圈測光。這個是 F接環 最早一代的鏡頭,鏡身與光學設計未達最完善。Non-AI 鏡頭,由於光圈環設計不同,不能用於近代機身,就算可以裝上去,也有損壞機身AI連動杆的可能性;Nikon DF除外。兔耳有洞。
第二時期:鍍膜時期 .C年代 ( 1970年代初)
與第一時期的鏡頭外觀設計相似,但是加入鍍膜(coating)。所以在Nikkor - 英文字 後加上.C。
如 Nikkor-P.C 、Nikkor-H.C 、Nikkor-S.C。 所以如果看到鏡頭上有 .C 基本上就是這個時期,而沒有.C 則是第一期。
Non-AI 鏡頭,由於光圈環設計不同,不能用於近代機身,就算可以裝上去,也有損壞機身AI連動杆的可能性;Nikon DF除外。兔耳有洞。
網路上有時稱之為"C版"
第三時期:K類-橡膠對焦環時期 銀環年代( 1970年代初 ~ 1977)
這時期,部分鏡頭加入現在常見的 橡膠對焦環。因為鏡頭規格普及化, 取消鏡片數目英文字、Auto、及.C等字樣。鏡身加入一個銀圈。這版的改觀改變最大。外觀與之後的AI 及 AIS鏡頭相似,但兔耳沒有洞。這個及以前的版本稱為Non-AI 的頭,雖然F接環是一樣的,可是光圈環設計不同,如果直上近代Nikon單眼的數位機身,雖然可以硬上,但是會壓壞機身的AI連動杆。(如果是轉接其他牌子的相機,或Nikon Z系列相機,則不在此限。) 網路上有時稱之為"大K版"。
第四時期:AI ( 1977年 ~ 1980年代)
同樣有銀環。光圈環加入AI連動的設計,主要是靠這點決定是不是AI類鏡頭。AI其實只是光圈環的硬件設計改變,可以與機身連動。這時期的Nikon鏡頭設計已經相當成熟。特別是35mm 或以上,畫質達相當水準,85mm 以上,畫質與近代鏡頭相近。例如 Nikon 105mm f2.5 AI/AIS ,到今天(2019年),還是被認為是一支,畫質 與 特性 難以超越的鏡頭。一般直接稱之 "AI鏡"。兔耳有洞。
第五時期:AIs (1980年代後 )
同樣有銀環。與AI時代接近,算是個小改版,接環上加入坑洞讓機身知道鏡頭焦段。外觀上,部分定焦景深尺,刻在銀環上。是手動鏡最後期及最完善的版本。畫質上與AI沒太大差異,但部分鏡頭機械造工更完善,部分使用更先進的鍍膜。但一般而言 AI 及 AIS 都是Nikon 最強大的鏡頭,入手的話,二選一即可。一般直接稱之 "AIS鏡"。兔耳有洞。
補充: E-series 屬 AIS,但設計上沒有兔耳。
前3期改成AI光圈環設計:AI'd (有分 官方改 及 自行改)
由於AI與non-AI的差別主要是光圈環硬件設計的不同,所以可能經由修改光圈環變成AI功能的設計,這種把non-AI光圈環設計改成ai設計的一般稱AI'd。改裝的部分也有分官方改裝及自行改裝,一般來說官方改裝較好。但記住,就算改成AI光圈環設計,可以裝在近代機身上,但還是無改他是早年的光學設計。所以筆者還是建議直接找ai 或是 ais鏡頭,一般而言,光學性能較優。
總結及補充:
1.Nikon手動鏡,主要分成 non-AI 及 AI 兩大類。前三個時期一般稱 non-AI鏡頭,沒有AI連動杆設計,如果直上近代單眼的數位機身,會壓壞機身的AI連動杆。(如果是轉接其他牌子的相機,或Nikon Z系列相機,則不在此限。) 對於用Nikon 單眼機身的朋友,要特別注意這點。第四~五時期則為AI鏡頭,通用於近代數位機身。
2.基本上,愈後期的鏡頭愈好;光學較成熟,加入了鍍膜技術,也造得比較小巧,但一般而言,價錢也較高,但還是要比近年的鏡頭便宜不少就是了,N家近年的鏡頭定價實在有夠不親民 orz。
3.雖然大家會覺N家手動鏡是老東西,但部分依然未停產,只是不見得本地代理會賣而已。我們可以從nikon國際網頁找得到。由於數位化是主流,目前在生產的N家手動鏡主要是一些實用性極高,而且設計完善的鏡頭,而且都是AIS版本的。也就是說,想要入手N家手動鏡,很可能還是要找二手的。
上圖取自Nikon 國際版網頁(2020年1月)
4.有時店家也會存在錯誤,比如說大K版本可以直上數位(非AI設計的光圈環可能損壞機身AI連動杆),或者AI版本標成AIS版本;所以購買時盡量由照片查看清楚,或者要求店家提供清楚的照片。
5.對於Nikon D3000 及 D5000 系列,由於機身無有AI連動杆。所以可以使用non-AI 及 AI 鏡頭,而且不必擔心會損壞機身。但由於沒有支持AI設計,機身也無法知道鏡頭的光圈值,只能用M-mode;加上機身本來就無法輸入手動鏡頭的資料,所以後續的電子檔案會無法提供相關資訊,不過可以拍就好,誰管這些。
6.少部分一、二期鏡頭亦有使用銀環及橡膠對焦環設計,但觀看名牌中的 "nikkor-英文字" 即可分辨。
7.部分 第三期(K版) 的AI'd鏡 與 第四期(AI版) 的鏡頭特徵很相似,未必容易分辨出來,這時候可以通過查看鏡頭序號知道鏡頭是什麼時期的,通常同系列鏡頭的 K版 與 AI版 的序號不會重複。比如說,店家可能會誤判 第三期(K版) 的AI'd鏡 標成 AI鏡頭,而且外觀相似,如果不查證序號,可能會被誤導。
筆者通常是查看這個網頁:http://www.photosynthesis.co.nz/nikon/serialno.html
目前,Nikon F接環 所有鏡頭主要有3類
1.手動鏡 (自1950年代)
2.自動鏡,但鏡身無馬達 (自1980年代末期)
3.自動鏡,鏡身有馬達 (自1990年代中期)
2、3類比較近年,資料也比較多,本篇只討論 第1類 - 手動鏡。
手動鏡就是手動鏡,有什麼好討論的? 但如果有對Nikon老鏡有購買經驗的人,就會發現,Nikon 老鏡,有 AIS , AI , non - AI 。但有時還會出現 大P版本、大K版本、S.C版本、Auto ,跟本不知道什麼是什麼的。加上有些網路店家資料存在錯誤,有時候就不知道那個選擇比較好、CP值比較高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分界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其實Nikon 手動鏡,可以分成 5個時期,每個時期都是對上一代鏡頭作出修正、改善 或 完全重新設計。分類都可以直接由鏡頭上的名牌知道。 下面只寫有助分類的資料。年份只是大約。
第一時期:原始世代 英文字母( 1950年代~1970年代)
這是Nikon F接環,最早期的鏡頭。名牌環寫的是:
1.Nippon Kogaku Japan (第一時期,後期的鏡頭改成現在的 Nikon 字樣,一直用到今天)
2.Nikkor - 英文字 (英文字母代表鏡片的數目) 如 Nikkro-P 、 Nikkor-T、Nikkor-S
這時期的鏡頭,始終是初代產品;不同版本上,標示上有些不一致。一般是銀色濾鏡接口。名牌上會有Auto 字樣,代表可以全開光圈測光。這個是 F接環 最早一代的鏡頭,鏡身與光學設計未達最完善。Non-AI 鏡頭,由於光圈環設計不同,不能用於近代機身,就算可以裝上去,也有損壞機身AI連動杆的可能性;Nikon DF除外。兔耳有洞。
第二時期:鍍膜時期 .C年代 ( 1970年代初)
與第一時期的鏡頭外觀設計相似,但是加入鍍膜(coating)。所以在Nikkor - 英文字 後加上.C。
如 Nikkor-P.C 、Nikkor-H.C 、Nikkor-S.C。 所以如果看到鏡頭上有 .C 基本上就是這個時期,而沒有.C 則是第一期。
Non-AI 鏡頭,由於光圈環設計不同,不能用於近代機身,就算可以裝上去,也有損壞機身AI連動杆的可能性;Nikon DF除外。兔耳有洞。
網路上有時稱之為"C版"
第三時期:K類-橡膠對焦環時期 銀環年代( 1970年代初 ~ 1977)
這時期,部分鏡頭加入現在常見的 橡膠對焦環。因為鏡頭規格普及化, 取消鏡片數目英文字、Auto、及.C等字樣。鏡身加入一個銀圈。這版的改觀改變最大。外觀與之後的AI 及 AIS鏡頭相似,但兔耳沒有洞。這個及以前的版本稱為Non-AI 的頭,雖然F接環是一樣的,可是光圈環設計不同,如果直上近代Nikon單眼的數位機身,雖然可以硬上,但是會壓壞機身的AI連動杆。(如果是轉接其他牌子的相機,或Nikon Z系列相機,則不在此限。) 網路上有時稱之為"大K版"。
第四時期:AI ( 1977年 ~ 1980年代)
同樣有銀環。光圈環加入AI連動的設計,主要是靠這點決定是不是AI類鏡頭。AI其實只是光圈環的硬件設計改變,可以與機身連動。這時期的Nikon鏡頭設計已經相當成熟。特別是35mm 或以上,畫質達相當水準,85mm 以上,畫質與近代鏡頭相近。例如 Nikon 105mm f2.5 AI/AIS ,到今天(2019年),還是被認為是一支,畫質 與 特性 難以超越的鏡頭。一般直接稱之 "AI鏡"。兔耳有洞。
第五時期:AIs (1980年代後 )
同樣有銀環。與AI時代接近,算是個小改版,接環上加入坑洞讓機身知道鏡頭焦段。外觀上,部分定焦景深尺,刻在銀環上。是手動鏡最後期及最完善的版本。畫質上與AI沒太大差異,但部分鏡頭機械造工更完善,部分使用更先進的鍍膜。但一般而言 AI 及 AIS 都是Nikon 最強大的鏡頭,入手的話,二選一即可。一般直接稱之 "AIS鏡"。兔耳有洞。
補充: E-series 屬 AIS,但設計上沒有兔耳。
前3期改成AI光圈環設計:AI'd (有分 官方改 及 自行改)
由於AI與non-AI的差別主要是光圈環硬件設計的不同,所以可能經由修改光圈環變成AI功能的設計,這種把non-AI光圈環設計改成ai設計的一般稱AI'd。改裝的部分也有分官方改裝及自行改裝,一般來說官方改裝較好。但記住,就算改成AI光圈環設計,可以裝在近代機身上,但還是無改他是早年的光學設計。所以筆者還是建議直接找ai 或是 ais鏡頭,一般而言,光學性能較優。
總結及補充:
1.Nikon手動鏡,主要分成 non-AI 及 AI 兩大類。前三個時期一般稱 non-AI鏡頭,沒有AI連動杆設計,如果直上近代單眼的數位機身,會壓壞機身的AI連動杆。(如果是轉接其他牌子的相機,或Nikon Z系列相機,則不在此限。) 對於用Nikon 單眼機身的朋友,要特別注意這點。第四~五時期則為AI鏡頭,通用於近代數位機身。
2.基本上,愈後期的鏡頭愈好;光學較成熟,加入了鍍膜技術,也造得比較小巧,但一般而言,價錢也較高,但還是要比近年的鏡頭便宜不少就是了,N家近年的鏡頭定價實在有夠不親民 orz。
3.雖然大家會覺N家手動鏡是老東西,但部分依然未停產,只是不見得本地代理會賣而已。我們可以從nikon國際網頁找得到。由於數位化是主流,目前在生產的N家手動鏡主要是一些實用性極高,而且設計完善的鏡頭,而且都是AIS版本的。也就是說,想要入手N家手動鏡,很可能還是要找二手的。
上圖取自Nikon 國際版網頁(2020年1月)
4.有時店家也會存在錯誤,比如說大K版本可以直上數位(非AI設計的光圈環可能損壞機身AI連動杆),或者AI版本標成AIS版本;所以購買時盡量由照片查看清楚,或者要求店家提供清楚的照片。
5.對於Nikon D3000 及 D5000 系列,由於機身無有AI連動杆。所以可以使用non-AI 及 AI 鏡頭,而且不必擔心會損壞機身。但由於沒有支持AI設計,機身也無法知道鏡頭的光圈值,只能用M-mode;加上機身本來就無法輸入手動鏡頭的資料,所以後續的電子檔案會無法提供相關資訊,不過可以拍就好,誰管這些。
6.少部分一、二期鏡頭亦有使用銀環及橡膠對焦環設計,但觀看名牌中的 "nikkor-英文字" 即可分辨。
7.部分 第三期(K版) 的AI'd鏡 與 第四期(AI版) 的鏡頭特徵很相似,未必容易分辨出來,這時候可以通過查看鏡頭序號知道鏡頭是什麼時期的,通常同系列鏡頭的 K版 與 AI版 的序號不會重複。比如說,店家可能會誤判 第三期(K版) 的AI'd鏡 標成 AI鏡頭,而且外觀相似,如果不查證序號,可能會被誤導。
筆者通常是查看這個網頁:http://www.photosynthesis.co.nz/nikon/serialno.html
8. 部分後期 Ais 鏡頭沒有兔耳,比如 E-series 和 Nikon 50mm f1.8 ais 餅乾鏡,在鏡身都完全取消了兔耳設計。也有人說部分約2000年或之後的 Ais 鏡原生沒有裝上兔耳/選配(安裝的位置依然存在,但只有2粒螺絲),目前筆者沒有足夠的資料證實這樣的說法。關於是否後期ais鏡的部分,依然可以根據查證序號的方式知道。
<完>如資料有誤,煩請各位幫忙提出,盡快修正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用家及實戰的角度討論攝影,力求提供最合乎使用體驗的評測及教學。
本站無接受任何形式的資助,亦無任何推銷任務。
*請善用上方的分類找尋你需要的文章。
*新設Facebook粉專:影遊樂園 ,歡迎網友交流及提問。
如使用本站圖片或內容,請標明"轉自 影遊樂園-文章名稱" 謝謝
如 閣下發現錯誤,請電郵通知,當盡快更正,亦歡迎來郵討論或查詢,祝君愉快。
<完>如資料有誤,煩請各位幫忙提出,盡快修正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用家及實戰的角度討論攝影,力求提供最合乎使用體驗的評測及教學。
本站無接受任何形式的資助,亦無任何推銷任務。
*請善用上方的分類找尋你需要的文章。
*新設Facebook粉專:影遊樂園 ,歡迎網友交流及提問。
如使用本站圖片或內容,請標明"轉自 影遊樂園-文章名稱" 謝謝
如 閣下發現錯誤,請電郵通知,當盡快更正,亦歡迎來郵討論或查詢,祝君愉快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