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Asus_TUF_F15(2023) 生產力筆電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前言: 
近來地震後影響需要出差,出差時間由1週~1個月不等。不過筆者長時間依賴桌機,舊筆電已經壞掉很久了,只好再買一台來應付出差的需求,由於出差可以長達1個月,這台筆者必然有足夠生產力,包括要跑基本的 Office文書,實驗實要用的 OrginLab 科學繪圖、數據分析軟體等等(有些科學軟件只能用windows跑),筆者平時要用的當然還有 LR 跟 PS,然後還要跑 Blender 做些基本場景和設計;再來是由花蓮跑到屏大或交大都差不多是3~4少時的交通時間,續航力最好也要不錯,在車上離線設計東西也不會很快沒電。還有就是要有用戶可自行升級的部分,不用貴森森用原廠升級。

本文包含外觀介紹,拆蓋升值及基本測試和心得。本文不會太著重跑分和規格說明,重點針對實際使用體驗作分享。另外內顯直連及G-SYNC給遊戲的功能筆者就跳過了,筆者主要還是跑生產力軟件。

左看右看,最後二手99新 NTD:3萬入手了這台  Asus TUF F15,先簡單說一下規格,之後再來說為什麼選他:
CPU: i7-13620H
Ram: 16GB DDR5 (筆者自行再加16GB, 共 32GB)
硬碟: 512GB m.2 SSD (支援到 gen4)(再自行加 2 TB)
顯卡: 4060 8GB
電池: 90Wh
螢幕: 15.6 inch, 1920x1080 FHD 144Hz 100% sRGB
重量: 機身2.2kg + 240W充電器700g左右

在選擇上,現在cpu跟內顯/入門筆顯都很強了,跑跑LR、PS 已經不難,RAM夠就行,但由於還要跑 Blender,沒有獨顯的文書機可以不用想,顯卡 vram 少於 6gb 都不太合適,預算4萬內(含升級料費),只剩入門電競筆電可以選,目前比較常見的是 Asus TUF 、 MSI GF63 、ACER NITRO 5、HP VICTUS 16 ,還有考濾電池小大、造工、散熱 跟 IO,Asus TUF 的綜合表現最好。

如果顯卡真要上還有 4070 4080 4090,筆者的建議是,那些卡筆電散熱壓不太住(4070還行?),這錢花在筆電上拿不到最好的表現,留著花給桌機比較值。對筆者而言,4060 做簡單設計是夠用的。

外觀比一般電競筆電要低調一些,上蓋是金屬的,多少有提高質感,結構強度也相應提升。而且金屬上蓋可以讓客戶日後自行雷雕圖形,增加產品個性。



下蓋是膠料的,但材料質感還不錯,不會有那種便宜筆電的膠料感。雖然不是金屬件那麼高級,不過很合格。底部邊緣有抬高設計,對筆電來說,有沒有照顧的散熱真的差很遠,4邊有防滑膠。



4邊的防滑設計是真的很防滑,好評。



上蓋有個小小突出的地方,可以單手開蓋,看似簡單的功能,可很多入門筆電都不會考量到,細節決定高度,可見 Asus TUF 系列的細心。



IO充足是筆者選這台筆電的大原因,兩個 Type C孔,一個是雷電4 ,另一個是 USB 3.2 Gen2 支持 pd 快充,另外再給2個 USB3.2  Gen1 Type A(左右各一),RJ45 1G 網,還有 HDMI 1.4 和 3.5mm複合音源孔。其中給了兩個 Type C 也保留了其他接口,真的很重要,不像有些只給了2個 Type C 結果其他都拿走,結果出門還要帶多個 Type C 集線盒。最左邊的電源接口。最邊緣是出風口。

PD充電可以到100W,如果出門剛好只需要文書用,可以只帶PD充頭代替700g的充電器。


雙 Type C 真的很方便,相機跟外接儲存各接一個丟檔案,不用拔來拔去,旁邊滑鼠佔用一個 USB Type A 完全不受影響,如果需要 HDMI 可以再接一個螢幕,不用跟Type C 共用。方便是真的很重要,少帶一個集線合就是少一件事瑣事,人生少一些瑣事就多一些快樂,就是那麼簡單。



後方也有散熱出風口。而且有個四葉指示燈,一目了然。螢幕下方這樣的開口設計,可以讓螢幕打開時不會擋到出風口,也不需要做突屁股的設計,那種反而會限制了螢幕打開的角度。



另一邊只有一個 USB 接口和出風口。



螢幕的官方描述是:
15.6 吋, FHD (1920 x 1080) 16:9 , 優質 IPS 等級, 防眩光螢幕, sRGB:100%, Adobe75.35%, 更新率:144Hz , G-Sync, MUX 獨顯直連開關 + NVIDIA® Advanced Optimus 技術

再上去可以選 2K + 100% P3色域版本,不過筆電螢幕就那麼大,堆錢在上面不太值得,需要好螢幕,直接用外接的比較好,又大又好的說,而且這樣的面板也比較省電。100% sRGB 修圖也是還好,看你最終輸出是什麼色彩描述檔,給一般大眾看,sRGB足已,需要精準的話,回工作室再接大螢幕吧。防眩光效果的確不錯,螢幕有一點點霧面螢幕感覺,使用環境背光時也不會說有倒影,考濾到筆電是要帶出門用的,確實重要。

螢幕再下去還有 75% sRGB 的,那種就不太建議了。


用 Spyder X Pro 校色,有 99% sRGB。


只有 73% P3,比官方標的75%要少一點,不過也可能是測量誤差,差異不大,還好吧。


TUF gaming 當然是 RGB 鍵盤(背光巧克力鍵盤),不過筆者倒不太在意,有背光方便看就好。而且有右邊的數字鍵,對於 Blender 操作會方便很多,對筆者來說是必需的。上方還增4個快捷鍵,包含音量大小獨立鍵,很方便。鍵盤打字感覺也不錯,行程1.7mm,有明顯的按壓感,而且聲音不會太大,台鐵旁邊的人睡了,還可以很安心用力打字。比如這篇文章,就是這樣的情況下生出來的,而且還一邊在用 Blender算圖!

觸控板的部分比想像中要滑很多,這是件好事,面積也夠大,操作上精準,反應也快,滿好用的。比如筆者現在台鐵上打文章,不能用滑鼠,這個觸控板也不會讓筆者覺得不方便,在文書和日常操作上是很好用的。鍵盤 FN+F10 還可以快速開關觸控板,可以避免誤觸,不過目前使用,筆者覺得觸控板的位置安排得剛好,沒有誤觸問題,可能有些人打電動需要關掉比較安心?


 Blender 在算的圖,需要佔用19GB ram 跟 顯卡 5.6GB vram,輸出象素 3000x2000。出風口直接變暖手寶。店家IG:

meowmoonwine




底蓋有些螺絲,螺絲開完要工具從邊緣慢慢把卡扣打開,反正不困難,其他拆解的部分就不說明了,網上都有。打開長這樣,中間黑色膠片是防止東西直接由入風口掉到主板上。


左右各一 m.2,中間2條 ram,全都可以更換。這才是對的。這樣的散熱模組在入門級效能筆電上算不錯,雙風扇4口散熱,算是物盡其用了。各位可能拿這張 Asus_TUF 的內部設計去跟筆者上面提到的機型比較一下,有些東西是表面規格看不出來的。

值得一題的是,螢幕鉸鏈有連接到C蓋的金屬補強上,大大增加產品的耐用性,避免斷頭,這些都是要花設計用心和成本的。

如果想多了解,可以看看大神評測的 MSI...



換東西前記得要先拔電池,比較安全。



筆者加了一隻 Lexar 的 2T,不過筆者這隻只是gen3,這台 TUF 是可能支援到 gen4,單純要多一點容量,不需要太快,反正各位可以有選擇。畢竟原來的 512GB 對於創作工作是不夠用的,素材本身就佔不少位置。這樣 2 個 m.2 插位,用家要擴充空間就很方便,也不會浪費原先的硬碟。有些只有單插槽的,就必須拿掉原先小空間的,換上大空間的,然後因為換新碟系統要重裝,舊硬碟又不能一起用,多出來變成浪費。



原先的 16GB ram 對筆者來說是全完不夠的,所以再加一條 。官方寫跑 4800MHz,但筆電上面是一條美光 DDR5 16GB 5600MHz,所以筆者也配了一條差不多的。由於 cpu i7-13620H 只支援到 5200MHz,所以進系統只會看到在跑 5200MHz Orz... 但對比官方設定還是有賺到? 



風扇必須先拆掉散熱才能拆出來,一開始筆者覺得這樣的設計真扯,不過仔細看了之後,發現風扇跟散熱片中間留了空間,所以清理時可以直接掃。雖然不是深度清理,不過夠方便就是件好事。風扇聲不算小,不過帶耳機就聽不到了,沒什麼好挑剔的,只要是小出風口的風扇聲都多少會有。



喇叭是下發式的。左右各一個。聲音還可以,外出時直接播放聲音的情況比較少,不過配個藍牙耳機還是比較方便。


簡單跑個 R23 看一下CPU 表現,Round1 有跑超過 16000分,最後跑完停在 15833分,說明熱散不能完全壓住,不過只掉一點點分,說明其實也還可以。筆者桌機的 Xeon E5-1680V3 一體式水冷也就才跑8000多分,超頻也跑不滿一萬。科技進步真快。不過跑分看看就好,夠用就可以。



雖然整體都不錯,但螢幕只有做 16:9 ,如果能給 16:10 就更好,這樣對很多創作軟件及文書都更方便,反正螢幕下方明明有空間未使用。 


總結:
這台 Asus_TUF_F15(2023) 雖然定價不算特別低,但也落在入門效能筆的價位,沒有太多電競筆電的閃耀設計,但如果你多看一下規格外的東西,會發現這台筆電花了很多心思在細節上面,使用體驗和造工超過一些入門產品,CP值還是不錯的。2.2kg 雖然沒商用文書機輕巧,但畢竟性能是有的,太大的散熱模具又會太重,這樣的平衡算OK。

很多創作者都需要電腦性能的,當然最好是買桌機,但如果需要筆電,這樣的選擇還是不錯的,稱得上移動工作站 ,最重要是價錢合理。現在的筆電性能足夠應付很多東西了,整合性也很好。針對這台Asus_TUF_F15(2023) 來說,筆者認為是很好的產品;合理的價格,足夠的擴充性,有良心的造工,合理充足的IO,手感和設計良好,空間容許下最大的電池 等等,都是實用又方便,是一台在乎消費者而設計的產品。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用家及實戰的角度討論攝影,力求提供最合乎使用體驗的評測及教學。

如果想支持本站可以到 patreon.com/FilmLand25

資助:天天吃土

*請善用上方的分類找尋你需要的文章。
*新設Facebook粉專:影遊樂園 ,歡迎網友交流及提問。

如使用本站圖片或內容,請標明"轉自 影遊樂園-文章名稱" 謝謝
如  閣下發現錯誤,請電郵通知,當盡快更正,亦歡迎來郵討論或查詢,祝君愉快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Fan Control 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

前言: 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 Fan Control,功能精簡好用,介面直觀好操作。 Fan Control 是由 Github 一個小團隊開發的免費軟件, Github 有很好的官方使用說明和資料: https://github.com/Rem0o/FanControl.Releases 不過筆者還是打算不厭其煩在這邊用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。 Fan Control 可以讓你高自由度設定風扇,例如對指定系統溫度作反應等等。比如筆者的顯卡很熱,但機箱風扇都針對CPU熱的時候才有反應,導致顯卡的熱力累積在機箱內部,結果顯卡又只能拿已經很熱的機箱空氣來用。那裡如果設置成顯卡熱時,機箱風扇一起反應就好了,用 Fan Control 達成就很 EASY!

Nikon FE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近年,底片機又有點微熱,也有人來問筆者怎麼選。當中 FM2 的價格被拉得滿高的,其中一個原因是知名度比較高,但其實Nikon 還有很多很棒的傳統底片機可以考濾。當中 FE 是筆者最推薦的,cp值高,性能又整全,這篇就來好好介紹一下,讓大家認識 Nikon FE !

Olympus Trip 35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這陣子筆者忙了很多事情,結果文章又停了一下。今天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OLYMPUS 的一台隨拍機。事關很多想體驗底片的朋友,對設定參數沒什麼興趣,反正就是想要一台底片機可以輕鬆拍,那麼這台就是了, Olympus Trip 35  可是一台由推出到現在,近半世紀都大熱的一台隨拍機。下文這台,也是筆者親自全機整修過的,就來跟大家一起說明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