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Konica S2 auto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前言:
又過了好一陣子沒更新了。常常有人問筆者有什麼底片機好入門,又不是每個人都有攝影基礎,然後又不一定想花很多錢投資一個系統。所以有時一台簡單的隨拍機就很棒了。說真的,隨拍機選擇還滿多的,畢竟底片機歷史悠久,而且價錢區間也很大,同樣是旁軸,從數萬元到幾千元都有。所以今天來介紹一台簡單好入口,價錢平易近人,造工精簡可靠的底片機,Konica S2 auto。本文的這台,也是筆者親自全機整修,由內到外,都很清楚。


本篇含4部分:
1.介紹
2.評價
3.外觀設計及手感體驗
4.建議


1.介紹:
今2021年6月,價格在 NTD:2000多~4000左右,視品項而定。

Konica S2 於1965年推出,這時候正是日本相機市場要發光發熱的時候。畢竟早年外國相機對日本市場來說太昂貴,於是日產相機應運而生,到了1965年,日本生產相機已經累積了相當的技術,無論在使用設計或者功能上,都有著很好的表現。

1959年,Nikon 已經推出了名震四海的大F,同年1965 Nikon 推出了FTn,這時候由於工業技術相對成熟,代表著相機進入普及的萌芽階段。不過當年相機還是相當的貴,像是Nikon 這種 SLR 跟本不是一般人會買的。

那時候 RF(旁軸) 相機已經盛行一段時間了,設計已經很到位,同時內置測光的技術也開始成熟,於是就有了這種固定鏡頭+內置測光的相機,用來應合那些不需要換鏡頭的市場,而且具備簡單上手拍攝的特性。當然也是有可換鏡頭的RF,但又針對不同的用戶。

所以總的來說,這種 固定鏡頭+內置測光的 RF相機,算是當時最接近大眾的機種了,而且基於當年的工藝水準很高,所以這種近「大眾的機種」依然有著不俗的造工。說到「大眾的機種」,在今天大家會想到「入門機種」,造工普普,性能基本,勉強可以拍出不錯的作品。但當年的工藝水準之高,是遠遠遠遠遠遠遠遠遠超今天的標準的,因為這樣一台 RF 在 1965年推出,過了50~60個年頭,只要保養一下又是一條好漢;放在今天,跟本不會對一台「入門機種」有使用50~60年的 奢望,就算是旗艦機,也恐怕達不到這樣的要求,或者說,當今絕大多的消費產品,都不會達到這樣的表現;所以,你懂了嗎?


Konica S2 auto 重點規格/資訊:
1.1965年推出
2.配備 45mm f1.8 鏡頭,光圈 f1.8~16 。
3.重750g
4.快門1秒~1/500, B快門(鏡間快門)
5.有CdS測光 (指針式,需要電池,沒電池也可以拍,只是沒有測光)
6.iso設定 25~400(25後還有一格,他是。25。。50。。100。。200。。400)
7.有自拍計時
8.有 S-mode 快門優先 (也需要電池)


2.評價:(更多具體操作會在 part3 介紹)
Konica S2 auto 是一台廣受好評的底片機,顏值高,有著非常基礎的攝影功能,支持全手動操作,有一隻不錯的鏡頭,這樣已經是入門底片所需要的了。有了 「測光」 和 「快門優先」 對於新手而言比較容易上手,這樣一開始拍攝不易失敗,有利建立信心。(後來一代的 Konica S3 被喻為旁軸七劍之一,不過正如名氣愈大,價錢就被抬得愈高 o.O)

他配備一隻 Hexanon 45mm f1.8 的鏡頭,視角跟人眼接近(看起來的畫面跟人眼看到的差不多),使用上很直接。雖然有些老人會說廣一點的比較好街拍,或者說可以容納更多故事,可是廣一點的鏡頭在使用上比較考功夫,沒那麼直觀,掌控力要更好,增加了練習的難度,倒是45~50mm 這種焦段容易用,易用好。

這隻鏡頭的銳度合適,整體表現四平八隱,散景平順,高光散景有一點點線性,不過並不是難看的,容易駕馭 。

機身的操作合理簡易,顏值高,這樣比較讓人有帶出門的意願。機身倒不是特別小巧,但還是可以接受。重量750g,跟後來的機身比起來,比較重了一些,不過你要知道他主體跟內部近乎都是全金屬,這是可靠性換來的代價(他電池倉不是金屬的,因為要絕緣,還有一些擋片不是金屬的)。

支援全手動操作,不至於一些傻瓜機那麼無腦,比較會讓人學習到攝影基礎,按快門前比較麻煩,這樣才會增加了樂趣。而且能夠操作可以增加拍攝主題的彈性。Konica S2 auto 最高快門只到1/500(同期的這類底片機都是只有到1/500),注定白天必定要收光圈拍攝,如果都是白天拍,建議用 ISO100 的底片,這樣比較不會出現不能拍的情況。

反正作為一台入門隨拍機是很棒的,輸出一點也不弱,有絕對的操作性,而且容易使用(這也是他一直受廣大朋友喜歡的原因)。


3.外觀設計及手感體驗:
Konica S2 auto 也是非常經典的旁軸外形,操作設置都是大路線。Konica 那時代的相機設計得風格都很像,後面那台是 Konica EE Matic Deluxe F,是一台傻瓜機,剛好也有一台,放在一起給大家看看。

前方有浮字 KONICA 機身採用格紋蒙皮,多了一點點時尚感。不過如果改成皮紋,應該就很有懷舊風了。鏡頭正上方的窗口是格線跟黄斑對焦的光線窗口。旁軸取景不是筆者用過最明亮的,但白天用其實都還好,當中的半透鏡會讓畫面有微微的藍色。(感覺換成小牛皮會很棒)


Hexanon 45mm f1.8 鏡頭,隨拍的實用性高,而且算是是小巧。鏡頭上方的小圓窗口是測光用的。窗口內部有一粒CdS,前方有片擋片,擋片上順排列著大小不同的孔洞,改變快門時對應著CdS位置的小孔也會跟著改,達成快門跟測光互動。這個小窗口也是需要保持清潔的,很多人都忽視了。


機背就很簡潔了。筆者個人認為這隻蒙皮手感普普通通,雖然有不錯的磨擦力,但比較硬了一些。而且機身不是特別輕,長時間握著還是比較累,建議配一條手繩或背帶。

另外很多人抱怨 S2 比較大台,但其實還好吧,就跟Fujifilm X-Pro3 接近一樣的大小。筆者認為是可以接受的。並不是S2大,只是沒有後來那些機身小,才有這樣的錯覺,所以不要誤會了。


底片安裝就跟傳統方式一樣。目前筆者前後擁有過的 Konica S2 auto 有2台,2台卡底片的轉軸長得不一樣,安裝方式也有一點微妙的差異。所以看來 Konica S2 還是有些小版本的。(聽說早期的版本還有內置遮光罩)


Konica S2 auto 的機頂設置很簡單。光圈跟快門操作是放在鏡頭上的,由於光圈可以Auto,所以快門環在前方。手感尚可,每節都有檔位;快門設置因為要聯動快機控速的機關,所以每檔檔位的手感不是完全一樣的。


機頂有測光錶,會告訴你需要用什麼光圈。旁軸的取景窗也看得到,很方便。取景窗是膠料的,不怕傷到眼鏡。測光錶在沒電池時,會停留在最前方,超過f1.8的位置。

Konica S2 auto 在光圈auto時,會有過曝和欠曝鎖定,也就是說,只要指針超過F1.8前,或f16後,都會無法拍照,對於快速隨拍而言,有不錯的防呆作用。如果光圈不在Auto檔,則沒有這樣的限制,這時候就要自行注意測光了,不然就會拍到一堆廢片。


過片杆頂著機身的位置有粒小小的防撞膠,都是些很細心的設計。而且如果你仔細看,會發現過片杆跟回片杆都是微微下嵌,可以減小不必要的碰撞。所以人家在設計時,是有在用家的角度去想的。


機底銀色按鈕是回片時要先按下的。紅色按鈕是電池測試,按下時指針指向最小光圈值

紅色按鈕旁邊的是放電池的位置,可以用十元硬幣打開(香港測用1元就可以了)。很多國外評測指出電池蓋用膠料的,不明所以,覺得如果是用金屬的,整個觀感效果會更好。這台 Konica S2 auto 整個電池倉都是膠料的,這是絕緣設計,跟他的線路設計有關,不過其實電池蓋換成金屬也是可以的,他的正極其實是接地。


鏡頭對焦則是推動鏡頭底端的小手把,對焦行程不太長。鏡頭下還有設置ISO的地方,需要微微按下才可以改動。這邊可以看到鏡頭的鍍膜是粉金色的,非常漂亮。


4.建議:
今天來說,買這種鏡頭機身一體式的旁軸機,對比SLR,好像cp值沒有很高,但這些機身省了買鏡頭的問題,對於只是想簡單輕鬆拍底片的朋友,是很好的選擇。當中的重點是,讓事情變得簡單。

其實這類相機很多,除了有些特別有名的,或特定牌子,大多都不太貴,當然也有些評價不太好的,剩下的都是還可以。最重要是找到狀況好或恰當保養過的,這有時候比較難。

筆者喜歡 Aires 35 iiiC,也是一台旁軸老底片,使用上跟這台 Konica S2 auto 差不多,但 Aires 35 iiiC 沒有測光,最大光圈亦只有 f2.8,取景器也比較暗(白天使用不是問題),而且超級重。如果要拿來比較規格,他實在是"很廢"。不過筆者卻很享受拿他隨拍,因為今天拍底片,不是講求實用性或效率,而是放慢步驟,一張一張,再三思考,再按快門;又或有時候會拍不到,一切隨遇而安,自在,不強求。讓大家在興趣中可以脫離現代社會這種高效公式化的生活方式。 所以選擇這類機身,也是同樣的道理,Konica S2 auto 則是一個好入門好入口的選擇。
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用家及實戰的角度討論攝影,力求提供最合乎使用體驗的評測及教學。

資助:狗狗在路上找到的10元

*請善用上方的分類找尋你需要的文章。
*新設Facebook粉專:影遊樂園 ,歡迎網友交流及提問或送修。

如使用本站圖片或內容,請標明"轉自 影遊樂園-文章名稱" 謝謝
如  閣下發現錯誤,請電郵通知,當盡快更正,亦歡迎來郵討論或查詢,祝君愉快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Fan Control 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

前言: 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 Fan Control,功能精簡好用,介面直觀好操作。 Fan Control 是由 Github 一個小團隊開發的免費軟件, Github 有很好的官方使用說明和資料: https://github.com/Rem0o/FanControl.Releases 不過筆者還是打算不厭其煩在這邊用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。 Fan Control 可以讓你高自由度設定風扇,例如對指定系統溫度作反應等等。比如筆者的顯卡很熱,但機箱風扇都針對CPU熱的時候才有反應,導致顯卡的熱力累積在機箱內部,結果顯卡又只能拿已經很熱的機箱空氣來用。那裡如果設置成顯卡熱時,機箱風扇一起反應就好了,用 Fan Control 達成就很 EASY!

Nikon FE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近年,底片機又有點微熱,也有人來問筆者怎麼選。當中 FM2 的價格被拉得滿高的,其中一個原因是知名度比較高,但其實Nikon 還有很多很棒的傳統底片機可以考濾。當中 FE 是筆者最推薦的,cp值高,性能又整全,這篇就來好好介紹一下,讓大家認識 Nikon FE !

Olympus Trip 35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這陣子筆者忙了很多事情,結果文章又停了一下。今天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OLYMPUS 的一台隨拍機。事關很多想體驗底片的朋友,對設定參數沒什麼興趣,反正就是想要一台底片機可以輕鬆拍,那麼這台就是了, Olympus Trip 35  可是一台由推出到現在,近半世紀都大熱的一台隨拍機。下文這台,也是筆者親自全機整修過的,就來跟大家一起說明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