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0的文章

鏡頭選擇與用途

前言: 我們總希望一支鏡頭可能做到所有的事,常常追求高大上,不過事實是,凡是工具都必有專精之處;萬用刀用途之廣,他可以做很多事,也很便利,可是他並不是最好的刀、可以當剪刀用,但也不是最好的剪刀、可能當作開紅酒器,但跟真正的開紅酒器又不一樣。反過來最專精的刀,不見得是最便利和用途之多。 所以這篇希望跟大家探討一下鏡頭與用途,讓大家不是把最好的器材拍得還不錯,而是用恰當的器材拍得最好,也不要因為貪便宜或貪用途夠廣,結果無法應付本來想拍的題材。本篇以Nikon的器材作例子。 用途與需求: 很多人喜歡拿規格最好的鏡頭拍所有事。這種作法可能換來一時的快感,不過不見得帶來最好的攝影體驗。也有人希望可以一鏡走天涯,要求便宜好用,每樣都能拍,結果是一般記錄還可以,但是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可能拍不到。接下來舉出一些常見的攝影題材,不過實際需求,可能還是要看個人的攝影風格而定。有些題材的確比較吃性能,有些則不是。以下舉3個例子,相信各位聰明的讀者可以舉一反三。 外拍半身人像: 一般而言,要求散景優美、較大光圈(f2.8~4)、焦段較長壓縮感、鏡頭變形少,但無需極快速對焦。就算鏡頭規格不是很高當,但效果上也是極好的。如: nikon 85mm f1.8 G/D nikon 105mm f2.5 AI nikon 135 f2.8 AI nikon 180mm f2.8 AI/D nikon 300mm f2.8 AI/AF 有人要問,那我就拿一支70-200mm f2.8 就好,是的,對於需要不同焦段,又沒時間換鏡頭的外拍人像攝影師就會這樣做,所以說70-200mm f2.8當然可以應付,只是重量上升,預算也上升,而且收光圈下,表現上也不見得會超過一眾定焦鏡。 球場類運動攝影: 這倒是很吃器材。無論對相機還是鏡頭都有相當高的要求,拍到最重要,但通常需要相當高預算。這時光圈較大,對焦極快,長焦段的鏡頭就大派用場。如: nikon AF-S 70-300mm f4.5-5.6 VR (平民最佳選擇) nikon AF-S 200-500mm f5.6 E VR(平民最佳選擇,強力VR) nikon AF-S 200-400mm f4.0 G (這管超級貴,筆者也沒摸過) nikon AF-S 70-200mm f2.8 VR2/3 (場...

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

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 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 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 防疫期間不宜外出,就在家裡看筆者的文章吧~ 前言及評價: 先把最重要的放前面,幫大家省時間。在評測X-T100的時候,筆者前年評測過的X-T20及其他富士鏡頭都已經賣掉換作工作用的器材。這台X-T100則是跟一位入手X-T3後,X-T100沒在用的朋友借來的。先把筆者與器材的因果利害說清楚,這並不是一篇商業的評測文。下文的評測,都是日常使用的真實感受。 目前的相機,無論是入門的還是專業的,畫質其實都不差,真正差別在於操作性、造工 和 功能/性能上的差異。 所以如果單純是慢慢拍照,坦白說,所有相機都勝任,而且入門機還可能有輕巧上的優勢。筆者看來,性能的確還是會有分別,但最重要的分界線在於操作性,而Fujifilm X-T100 在入門機當中提供了十足的控作性和界面。光是快門、光圈、iso 都有獨位的操作轉盤,就機身相當吸引了。入門機是不支援電池手把的,但在X-T100的定位上,絕不失分。 當然,用過Fujifilm的人都知道,Fujifilm的操作很直覺。相機的穩定性也很好。筆者發現X-T100的造工上亦保持了相當的水準,當然在防塵防滴上不及高階機身(本身設計就不設防塵防滴),但最少造工的準水一致。不像N家或C家,最高階及低階的落差那麼大(也不是說C/N家的不好,但如果都有用過的話,絕對會感受到筆者所說的差異)。就Fujifilm的情況而言,高低階的差別主要就是性能及操作性的差別,造工及耐用性都沒有下降。筆者作為一個會簡易修理相機及鏡頭的人而言,對富士的造工有相當信心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Fujifilm無反可以玩轉接鏡頭,而且X-T100也有峰值對焦(peaking)的優勢。像筆者手上沒太多Fujifilm的原生鏡頭,但還是可以轉接Nikon的 F環鏡來用;對於一個非主力系統而言,減少了很多開支。先把鏡頭本身的差異及自動對焦的問題不說(有峰值對焦已經很方便了),說富士原生的 50mm f2.0 差不多要 NTD:10k,而 Nikon 50mm f1.8 AI 也就 NTD:2~3k的價位,轉接環也就不到千元的東...

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

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1) 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 Fujifilm X-T100 開箱 評測 用後感 (part2) 這篇 part2 主要說一下使用的體驗。使用體驗往往比起規格來得重要太多。筆者會挑幾個重要的部分來說明。 1.手感及操作 2.自動對焦/峰值對焦peaking 3.畫質 4.總結 1.手感及操作: 雖然說富士的操作比較復古,但那主要是限於高階機身,而 X-T100 是入門及,操作還是依賴沒數字的轉盤,所以在操作上不及有機頂屏幕或可以直接看到參數的來得方便。但除了少部分對於參數需要極快臨時掌控的題材外(活動攝影、極限捉拍 等等),其實是沒太大影響的。 手感上,有小手把其實手感真的差很多,極對是ok的,只要鏡頭不重,拿一整天也不會覺得累。只是由於機身較細小,接大鏡頭還是會有點不合適(不過入手 XT-100 的人,一般都是為求便拍,接大鏡頭不是他們的作風)。比起筆者的X-T20,這種沒有小手把的機身,確實要好拿一些,最少拿久了不易累。加上有多角度屏幕,的確很方便。 整體而言手感紮實可靠,除了part1提到的一些轉盤手感上的小問題外,確實是很不錯了。 輕鬆好握,對於取角度而言,是很重要的。 2.自動對無/峰值對焦 (peaking): 這部分算是XT-100最弱的一環,必須強調,其實整體都很不錯了,就這環差一點點,讓他無法脫離入門的感覺。必須說,Fujifilm 自動對焦還是要看鏡頭的部分, XT-100的自動對無算不上很強很快,暗部亦較遲緩一些,但坦白說,足夠絕大部分一般人應該生活記錄等等,半靜半動的題材,如果說是要追焦小朋友或打飛鳥,那麼XT-100絕對不是最佳選項。 峰值對焦 (peaking)的部分,也是對於Fujifilm自家的高階機身要弱一些。XT-100 的峰值對焦 判別區域太廣,而且對於反差部分過於敏感,容易造成誤判。當然,這要看拍攝的環境而定,但筆者拿來轉接老鏡來拍攝,依賴峰值對焦的準繩度並不是特別高,原因在於他的判別區域太廣,很易造成實際對焦偏移;雖然說習慣了一下XT-100的判別方式後,是可以人為提升對焦的準繩,但對於筆者用過同期的 X-T3 ,確實高階的判別要準不少。所以如果是買來想轉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