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Nikon AF-S 17-55mm f2.8 G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
簡介:
Nikon 17-55mm f2.8G DX 於2003年推出,生產至今未停產(2019年5月)。一手公司貨要價約 TWD 40,000,二手視年份及狀況約 TWD 20,000~11,000,一般來說10,000多幾千,就可以找到良品,性價比相當高。這是少數nikon 高質素的DX鏡頭。金屬鏡身。9片光圈葉片。重755g。使用77mm濾鏡。


本文分為以下部分:
1.評價
2.外觀介紹
3.實拍評測 
4.總結及建言


評價:
這是少數Nikon 高質素的DX鏡頭,因為這個規格太重要(地位類似 Nikon 24-70mm f2.8 三大元之一),所以Nikon必須滿足這個需求。

這是一支實用性極高的鏡頭,等同DX版的 Nikon 24-70mm f2.8。造工極之良好,是唯一使用Nikon專業規格造工的DX鏡頭,完全是是Nikon 大三元的造工水準。

畫質上算是相當優秀,全開相當銳利,描寫力強,成色極佳,散景處理良好,紫邊有良好的控制,唯高光的圓形散景有時會出現洋蔥圈散景(見 3.實拍評測 的部分),不是什麼大問題。抗眩光表現較弱。整體表現算很好,或者說瑕不掩瑜,只是如果你特別要用來拍圓形散景或逆光,或許會有點失望。天下間沒有完美的鏡頭呀。

使用AF-S馬達,對焦相當的快。但就現在2019年,筆者用過鏡頭的水準來說(包括一些近年的三大元及砲級鏡頭(這些都是最強的性能怪物),他免強說得上是暴力對焦,但沒有到最快的一群。Nikon 17-55mm f2.8G DX是使用真正的環形超聲波馬達,提供相當良好的對焦性能。完全乎合實戰的需求。(Nikon有些極貴的定焦鏡頭,同樣叫AF-S,但其實使用的是安靜的微型馬達,性能比較差。)

就鏡頭的品質而言,沒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,因為這就是可以拿出門工作的鏡頭。

但時同,盡管品質極好,但鏡頭的大小和重量,並不算是適合居家出門的類型。事實上他大小和全片幅的 nikon 24-70mm f2.8相約,也就小一點點和輕一點點。

整體而言,就是優秀的工作鏡頭,而且二手價格很合理。如果筆者今天要永久把一支鏡頭貼在D500上,那就是這支17-55mm f2.8了。

17-55mm f2.8 DX vs 24-70mm f2.8 FX
接下來筆者簡單分享一下 17-55mm f2.8 DX 和 24-70mm f2.8 FX 實戰上的差異,沒興趣的朋友可以跳過。

先不說等效焦段上的差別(24-70mm vs 25.5-82.5mm),應用上主要是景深上的差別,大家應該知道DX和FX在散深上有差別,同樣構圖之下,FX會有比較淺的景深。如果光線不足下,又希望有深景深,就必須會有縮少光圈的代價,提高ISO或降低快門。筆者經常進行活動記錄的攝影,很多時光線有限,或者不便使用閃燈,DX的好處在於,不必縮少光圈亦可以得到較深的景深,記錄更多清晰的區域。而nikon 17-55mm f2.8 DX就正是這個原因而留著。

另一方面是,目前只有Nikon D500 DX機身有提供一個,接近全畫面的對焦區域,對於要分秒必爭的記錄而言,這實在太重要,所以必須有一支好用的標準鏡來配搭它。需然tamron和sigma都有類似的鏡頭,但造工和畫質上還是有差距。

外觀介紹:
整管長這樣。外殼基本上都是金屬製。拿起來已經讓人覺得很可靠。

遮光罩可以反裝。

遮光罩 是HB-31,日本製。膠料。手感很好。


正裝時,必須按遮光罩 的按鈕才可以取下。同其他nikon大三元。


遮光罩滿大個的,有一定厚度,一定程度上算比較堅固。

先來看看金牌,DX鏡皇,AF-S NIKKOR 17-55mm f2.8 G ED。

後方寫的是:DX機身用,超聲波馬達,ED鏡,內對焦,非球面鏡,使用77mm濾鏡。MADE IN JAPAN。


鏡頭在廣角時,鏡筒會伸出來。如果有裝遮光罩,會在遮光罩內伸縮,不用擔心撞到。

鏡頭在35mm~45mm的中間位置為最短狀態。筆者這支的變焦環橡膠,有換過,比較新,所以和對焦環看起來,顏色有點不一樣。


伸出鏡管的部分為膠料,也就是裝濾鏡的位置也是膠料,沒什麼大問題。前玉不算很凸出,但面積不算小,建議上保護鏡。使用77mm濾鏡。

尾玉變焦時會移動。尾玉在廣角端最貼近鏡尾,這時取出要注意。不過一般都會在鏡頭最短狀態下換鏡頭,那時候鏡片會深入內部一些。接環有防塵防滴膠邊。


55mm時,尾玉跑到內部,邊緣可見鏡筒內部,筆者還是比較喜歡把這個空隙封起來的設計。

鏡身只有M/A 和 M設換鍵,這支沒防手震,但這個焦段而言,沒有太需要。鏡頭用一陣子了,可以看到一些損傷,但其實這支鏡頭很耐操。

最近對焦0.36m ,提供1:5的放大率,一般來說是夠用。

對焦環手感良好。轉起來很順。

變焦環,因為變焦鏡筒比較重,如果你把鏡頭立起來轉動,由45mm轉到55mm會有明顯比較大的阻力,但一般水平狀態下轉動,阻力平均,實際用起來是還不錯。有些人說變焦環太接近機身,轉起來不順手,其實這點與拿相機的姿勢有關,如果你的手是支撐著機身的底部(即相機的重心),而不是拿著鏡頭,其實不會有這個問題。


使用9片光圈葉。


Nikon 17-55mm f2.8 G體積並不小,這是裝在D810 FX機身上的樣子。

看起來跟全片幅鏡頭沒兩樣。

裝上遮光罩會有點把金圈給擋住。不是重點,但還是要說一下。




實拍評測:


洋蔥圈散景

圓形散景是很常見的散景之一。
其實只要是光源的圓形散景,都有機會出現洋蔥圈。LR轉檔,顏色有調整,D500 + 17-55mm f2.8。

上圖放大,可以看到圓形散景中,有同心圓條紋。一般不是什麼影響,後製也不難處理,但一般我們更希望看到一個平順的圓形。這是因為使用非球面鏡片而形成,也就是說,這是消除色差的代價。但一般的色塊散景,17-55mm f2.8 表現相當好。

機身D500,iso 1600,快門1/40,光圈 f2.8,@55mm,LR轉檔。
這張有點手震了,不過背後光源的同心圓散景還是很清晰可見,所以說,還是有需要避免的情況,並不是十全十美。


機身D500,iso 100,快門1/400,光圈 f2.8,@55mm,LR轉檔。
但對於色塊散景,倒是絕對可以安心發揮。


再來一張,簡單說明一下紫邊和眩光。
一張隨手拍的街景。機身D500,iso 100。LR轉檔,增加3.3ev曝光。光圈f2.8。


上圖右上角,17-55mm f2.8,的紫邊控制算還可以,但也並不是沒有,但整體而言不嚴重,後製也很易無痛修正。比起很多近年的大光圈定焦而言,算比較好了。


上圖中央的機身,拍攝時,筆者有使用B+W的濾鏡,如果只有一個眩光,那可能是濾鏡引起的,但上圖有3個,代表有些是鏡頭的鏡片引起的。事實是nikon 17-55mm f2.8 比起N家其他抗眩光很強的金圈鏡頭而言,他的抗眩表現比較弱,沒有說很嚴重,但對著強光拍攝,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出現眩光。(鏡頭使用14片鏡片,當中有反射,引起眩光也是很正常)


D500,光圈f2.8,iso 100,快門1/800,@55mm,LR轉檔,無任何調整。
Nikon AF-S 17-55mm f2.8 G 有相當柔順的散景,及變焦鏡當中,少有的強描寫能力。

D500,光圈f5.6,iso 100,快門1/1000。17mm端。使用LR套用鏡頭變形校正。
成色亦相當優異。色彩相當忠實,而且很準確,對於色彩變化的表達相當優秀。尤其在陽光之下,成色特別飽滿。

D500,光圈f2.8,iso 100,快門1/125。55mm端。LR轉檔,無任何調整。又一個陽光充足的例子,貓咪相當立體,成色細膩,畫面的表達力相當強,這才是nikon光學應有的水準。

上圖局部。相當銳利,不是"硬"銳利,而是真正有層次感和細節的銳利,這才是高級的光學表現。

LR轉檔,顏色有調整。半身人像的散景大約是這樣,始終只是55mm f2.8,去背的能力有限,但如果是配搭背景的話,其實還不錯。主要是成色與表達力之優勢,對於拍景與人的畫面相當吃香。(不要問筆者為什麼模得兒的皮膚那麼平滑,筆者只有調整顏色及套用變形校正,沒有磨皮或PS任何東西!)

LR轉檔,顏色有調整。光圈f2.8。筆者相當喜歡17-55mm f2.8的焦外成像的處理,相當富有層次感。你細看左邊(近景)與右邊(遠景),先不管因為距離引起的發散程度,你很可以感受到17-55mm f2.8對於距離立體感的表達能力。

LR轉檔,顏色有調整。光圈f2.8。再來一張參考,17-55mm f2.8對於整個畫面的明暗表達亦很好。

LR轉檔,顏色有調整。再來一張參考。雖然人像常用較長焦段,但可變焦的便利性實在無往不利,尤其是變焦同時提供高質量的光學表現。

筆者有拿 nikon 17-55mm f2.8來比較過
1.nikon 20mm f1.8 G  圖中左下 (使用光圈f2.8)
2.nikon 28mm f1.8 G  圖中右下  (使用光圈f2.8)
3.nikon 35mm f1.4 G   圖中左上  (使用光圈f2.8)
4.Tamron 24-70mm f2.8 G1(A007) 圖中正上方  (使用光圈f2.8,焦距60mm)
5.Nikon 60mm f2.8 D Micro  圖中右上

由於比較照很苦悶,加上blog只有縮圖,因為基本上差異不大,所以不一張一張放出來了,直接給各位總結。拍攝時有使用濾鏡,濾鏡對畫質其實沒什麼影響,各位自行斟酌。部分鏡頭用收起光圈的畫質作比較,所以沒什麼公平可言,只能作參考。測試機身D500,測試是以DX的角度來比較,有些廣角全片幅鏡頭,在邊緣會有像差,這裡並沒有比較到。

筆者挑的都是頂級表現的鏡頭群,每支的表現都相當強悍,這個比較旨在方便各位,多方面了解一下。這是一個完全不嚴謹的測試,大家參考一下就好。

說明一下筆者的觀察項目
變形控制:就是字面意思,鏡頭的變形控制。
成色:指色彩的忠實程度,成像色彩可能變得深沉,或者飽和不足。
銳度:就單純銳度
散景:焦外部分的順柔、反差、色彩、層次感等等,都包括在散景。
紫邊就不比較了,他們差異不大。

1. vs Nikon 20mm f1.8 G  (2014年推出)
變形控制: 20mm f1.8 G比較好
成色:相約,差異不大。
銳度:20mm f1.8G比較好(使用光圈f2.8),但其實差異不大。
散景:20mm f1.8G 好一點點,比較柔和一些些,但差異不大。其實20mm f1.8G是超廣角鏡,沒人太在意他的散景。

單純比較表現,是20mm f1.8G 比較出色,意料之內,nikon 20mm f1.8是相當相當出色的鏡頭。 補充,20mm f1.8G 是要放在全片幅機身才能發揮廣角大光圈的威力。


2. vs Nikon 28mm f1.8 G  (2012年推出)
變形控制:28mm f1.8 G比較好
成色:17-55mm比較好,28mm f1.8G的色彩明顯比較淡
銳度:28mm f1.8G比較好(使用光圈f2.8),但也就好一點點而已,實戰中沒什麼意義。
散景:是28mm f1.8G 柔順一點點點,但17-55mm 的層次感較優勝。

這組比較之下,28mm f1.8G 似乎沒有明顯的強勢,各有所勝。如果今天筆者帶DX機身,有需要用到28mm的焦距,筆者應該直接帶nikon 17-55mm f2.8 G。


3. vs Nikon 35mm f1.4 G  (2010年推出)
變形控制:35mm f1.4 G比較好。
成色:35mm f1.4G 明顯比較好。
銳度:35mm f1.4 G比較優勝(使用光圈f2.8)。
散景:35mm 比較柔順,反差亦比較少,兩者差異不大。

整體而言,就是35這個焦距,在光圈f2.8,35mm f1.4G 比較好。不意外。


4.vs Tamron 24-70mm f2.8 (2012年推出) (只比較55mm的焦距)
變形控制:相約。
成色:Nikon小勝。
銳度:相約(便用光圈f2.8)。
散景:看不出太大差異,tamron的反差低一些,tamron的飽和表現比較弱。

整體而言,表現相約,nikon的成色比較飽和,但差距不大。


5.vs Nikon 60mm f2.8 D Micro (1993年推出)
變形控制:60mm基本上沒有變形。
成色:60mm較深沉,但兩者都相當飽和。
銳度:60mm小勝(使用光圈f2.8)。
散景:60mm更柔和一些些,60mm 反差較低,但差異不大。

整體而言,是60mm f2.8D 比較出色,筆者特別挑這支鏡頭,是因為在55mm~60mm這個焦距中,60mm f2.8D是強大的存在。不過60mm的紫邊較明顯。



總結及建言:
先說,筆者一般都不推薦DX鏡,隨非是二手良品,而且價格實惠。老實說,很多鏡頭,雖然很好,但因為性價比或實用性有限,又可能有CP值更高的取代品,所以筆者不一定會強烈推荐。只是這支實在是Nikon的代表作之一,實用性之高,二手價格之便宜(不建議買新品,新品一點也不便宜,這支二手良品很好找),如果你有需要用到,實在沒有不入手的理由。坦白說,筆者很少推薦DX的鏡頭,一般是CP值高,但這是唯一一支,筆者認為合乎工作條件的DX鏡頭。

光學上17-55mm f2.8很優異,雖然筆者有指出一些不足之處,但在實戰中是瑕不掩瑜,瑕不掩瑜呀。而事實上,那些小不足,在實戰時完全沒影響,始終那些問題,每支鏡頭多少都有。世上沒有一支十全十美的鏡頭。

Tamron及sigma也有類似規格的鏡頭,但造工沒法相比,而且Nikon 的17-55mm f2.8的可靠性和表現實在太好,除非重量大小是你首要考濾,不然Nikon是首選,那怕二手價還是比較貴也一樣(T家及S家,價錢由 TWD 6000~3000不等)。Nikon 17-55mm f2.8 G 目前是無可取代的。如果日後tamron和sigma有更新他們的鏡頭,這就另作別論。

Nikon有一支 Nikon af-p 18-55mm f3.5-5.6 VR(於2016年推出)的鏡頭,一手公司貨只要 TWD 3000,焦距上差不多,輕巧很多,對焦亦比nikon 17-55mm f2.8快;但他設計上是一支輕便旅遊鏡,雖然銳度很好,但規格及鏡頭特性不及nikon 17-55mm f2.8,尤其畫質的特性遠不及nikon 17-55mm f2.8;這不是指銳度,銳度他們相約,但微對比、成色、暗角、散景質素等等都是17-55mm f2.8勝出。所以結論很簡單,他們用途不同:af-p 18-55mm f3.5-5.6 勝在他的便利與低價格,而且畫質也不差,而nikon 17-55mm f2.8,就是不折不扣的nikon 專業鏡頭。當然,如果你是需要便利與低價格,af-p 18-55mm f3.5-5.6 將帶給你無窮樂趣,事實上筆者相當欣賞nikon可以推出這種高質素(最少是還不錯),低價格的鏡頭,讓大家都可以體驗攝影的樂趣;但如果是高階需求 Nikon DX 17-55mm f2.8 是很可以的選擇。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用家及實戰的角度討論攝影,力求提供最合乎使用體驗的評測及教學。

本站無接受任何形式的資助,亦無任何推銷任務。

*請善用上方的分類找尋你需要的文章。
*新設Facebook粉專:影遊樂園 ,歡迎網友交流及提問。

如使用本站圖片或內容,請標明"轉自 影遊樂園-文章名稱" 謝謝
如  閣下發現錯誤,請電郵通知,當盡快更正,亦歡迎來郵討論或查詢,祝君愉快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Fan Control 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

前言: 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超好用的風扇控制軟件 Fan Control,功能精簡好用,介面直觀好操作。 Fan Control 是由 Github 一個小團隊開發的免費軟件, Github 有很好的官方使用說明和資料: https://github.com/Rem0o/FanControl.Releases 不過筆者還是打算不厭其煩在這邊用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。 Fan Control 可以讓你高自由度設定風扇,例如對指定系統溫度作反應等等。比如筆者的顯卡很熱,但機箱風扇都針對CPU熱的時候才有反應,導致顯卡的熱力累積在機箱內部,結果顯卡又只能拿已經很熱的機箱空氣來用。那裡如果設置成顯卡熱時,機箱風扇一起反應就好了,用 Fan Control 達成就很 EASY!

Nikon FE 底片機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  前言: 近年,底片機又有點微熱,也有人來問筆者怎麼選。當中 FM2 的價格被拉得滿高的,其中一個原因是知名度比較高,但其實Nikon 還有很多很棒的傳統底片機可以考濾。當中 FE 是筆者最推薦的,cp值高,性能又整全,這篇就來好好介紹一下,讓大家認識 Nikon FE !

Fujifilm XF 27mm f2.8 開箱 評測 用後感

簡介: Fujifilm XF 27mm f2.8 於 2013 年推出的餅乾鏡,到目前(2020)還是Fujifilm X系統 最小巧的鏡頭(沒有之一)。只有 23mm厚,重78g,鏡頭的小巧程度,可比隨拍機的鏡頭,而且整體表現都不錯。比起其他Fujifilm XF系的鏡頭,拿掉了光圈環,光圈會改由機身轉盤操作。7片光圈葉片。使用39mm濾鏡。鏡片設計 7片 5組,沒錯,薄薄的鏡頭就有7片鏡片。最近對焦 0.36m,提供 1:10 的放大率。